12月16日財政部網站發布《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實施中國-韓國中國-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協定稅率的通知》,決定自2015年12月20日起實施中國-韓國、中國-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第一年稅率,自2016年1月1日起實施第二年稅率。
結合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2016年進口關稅加以比較和整合,結果顯示,涉鎳產品有39類,其中9類享有暫定關稅;涉不銹鋼產品40類。
一、涉鎳部分,以進口占重占居前四位的為例:
1、鎳礦砂及其精礦:2015-2016年中韓、中澳進口關稅都為0,但是2016年該類目進口暫定關稅也為0,此外,自印尼出口禁令執行以來,鎳礦的進口9成被菲律賓壟斷,澳大利亞由于運輸的考量,進口并不具有優勢。兩者考量下來,對鎳礦部分不具有影響。
2、鎳鐵:同鎳礦一樣,2016年暫定稅率也為0,自貿協定的零稅率也不具有優勢,此外,從中國進口的格局來看,澳大利亞自及韓國本就不占據主要地位,而自中國在印尼的鎳鐵項目產品開始對國內輸出以來,兩國的進口幾乎難覓蹤跡。
3、精煉鎳:“非合金鎳”2016年暫定關稅為1%,2015-2016年中韓、中澳進口關稅都為0;“未鍛軋鎳合金”2016年最惠國稅率為3%,2015年韓國進口關稅為2.4%,2016年為1.8%,2015-2016年中澳進口關稅都為0。雖然在稅率上面有優勢,但是從中國進口格局上看,2015年前11月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精煉鎳總量為4955噸,僅是俄羅斯(占到進口總量的63%)的2.95%,而前11月從韓國進口的精煉鎳總量也僅為473噸。
4、鎳濕法冶煉中間品:2016年暫定稅率為0,自貿協定的零稅率也不具有優勢,從2015年前10月的進口格局看,居于首位的為巴布亞新幾內亞,占到進口總量的53.42%,其二為澳大利亞,占比在31.20%,而韓國僅占到0.90%。
二、不銹鋼部分
中國作為不銹鋼的凈出口國,據不銹鋼協會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不銹鋼進口總量在82.40萬噸,出口總量在385.00萬噸;2015年前三季度累計進口54.83萬噸,出口269.41萬噸,不銹鋼部分的關稅下調,會利好進口,但是鑒于中國進出口的差值的懸殊,這類影響較有限,此外,中國進口國多數集中在亞洲和歐洲,澳大利亞的關稅下調也不具有影響。
綜上所述,對鎳整個產業鏈來說,中韓及中澳自貿協定并不能撼動中國的進口格局。
- [責任編輯:Ju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