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2015年是中國不銹鋼產業經營模式的分水嶺,產品同質化導致的價格競爭進入慘烈洗牌新階段,經營特色化賦予的品牌效應開啟市場擴展新征程。11月20日,不銹鋼價格與LME鎳價同步下降的悲情繼續彌漫,鎳價跌至8650美元/噸,304熱軋窄帶新盤隨即降至又一個新低10400元/噸。不排除炒作爭奪的鎳價還會再創新低,但鎳價不是影響不銹鋼成本的唯一因素,不銹鋼產品價格無法一味地被動追隨,不銹鋼產業經營需要個性化創新特色。11月31日在福建省寧德市召開的2015中國不銹鋼行業大會上,求精集團與鋼一集團作為特色經營企業的代表,發表的探討式觀點引起了參會嘉賓的諸多共鳴,預示著不銹鋼產業經營特色時代已經到來。
一、不銹鋼相對過剩
1、 制品不再增長。中國不銹鋼制品產量自2006年以來一直保持雙位數增長,2007年的增速高達31.93%,2011年也創出了27.66%的高增長。2014年的產量達到215.07萬噸,同比增長14.67%。其中,2014年1-10月的產量為174.59萬噸,同比增長15.28%。
盡管2015年上半年的全國不銹鋼日用制品行業的各月產量總體均呈上升趨勢,6月份完成產量20.5萬噸。但從2015年第3季度開始,全國不銹鋼制品產業的形勢出現了逆轉,產量逐步回落,10月產量同比下降9.5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前10個月的全國不銹鋼日用制品產量同比下降1.81%,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7.09個百分點。
2、出口開始下降。中國不銹鋼進出口在2010年首次實現順差以來,出口長期保持高速增長,進口隨即繼續萎縮減少。2014年,中國出口不銹鋼385萬噸,同比增長45.12%,進口量從2005年314萬噸峰值下降到2014年82.4萬噸低谷。凈出口擴大至302.6萬噸,接近2014年全球第二大不銹鋼生產國日本的粗鋼總產量333萬噸。
中國不銹鋼出口高速增長也引發了全球潮水般的反傾銷調查,名目繁多,花樣百出。僅今年9月以來,歐盟針對扁平材、冷軋板和焊件,泰國針對鋼管,土耳其針對冷軋,印度針對304熱軋,馬來西亞針對冷軋,阿根廷針對餐具等等,不斷掀起反傾銷調查,或者做出反傾銷裁定。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的大背景下,中國不銹鋼及制品出口的制約明顯增多。2015年1季度的不銹鋼出口下降1.7%,上半年同比大幅下降6.93%至181.02萬噸,前三季度繼續深幅下降9.02%至269.41萬噸。照此推算,2015年的不銹鋼出口量將低于2014年,預計下降幅度超過10%。
3、產量增速下滑。中國不銹鋼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52.4萬噸躍升到2014年的2169.2萬噸,15年間增長了40多倍,其中還出現了2003年194萬噸比2002年94萬噸增長一倍多的大飛躍場景,由此引領全球不銹鋼粗鋼產量從2002年的2033萬噸翻倍上升到2014年的4170萬噸。2014年,中國不銹鋼粗鋼產量仍然保持著11.2%的雙位數增長。
2015年伊始,受經濟繼續低迷以及價格持續下跌等多重打擊,個別冶煉企業開始減產,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銹鋼分會同口徑統計的2015年1季度粗鋼產量下降1.37%。盡管二季度出現好轉,同口徑發布的上半年粗鋼產量仍然只增長0.68%。由此延續到同一機構公布的前三季度粗鋼產量1613.04萬噸,同比增長依然維持在0.68%。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不銹鋼分會統計40家企業的上半年粗鋼產量,增速也已經下降到7.6%。第三季度統計43家鋼廠的粗鋼產量1726萬噸,增速進一步下降至6.5%。
二、同質化競爭慘烈
中國不銹鋼產業大發展得益于開發200系不銹鋼和鎳鐵生產。通過開發推廣200系不銹鋼,以絕對成本優勢搶占了大部分中低端不銹鋼市場。使用紅土鎳礦冶煉高、中、低品位鎳鐵,以比較成本優勢代替了大部分鎳板等精煉鎳需求。不銹鋼產業鏈的兩項偉大創舉,既快速培育了中國不銹鋼產業規模,又迅速拉低了鎳金屬銷售價格,為不銹鋼產品實現歷史性大普及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不銹鋼產業開啟新一輪大發展創造了市場條件。
1、產品雷同。2014年,200系(Cr-Mn)不銹鋼占中國不銹鋼粗鋼總產量21%,中國鎳鐵產量高達1115萬實物噸(折合金屬鎳47.7萬噸)。中國不銹鋼冶煉企業的鎳鐵使用量上升到80%左右的極限,LME鎳價因此跌破15000美元的行業平均成本線。進入2015年,200系不銹鋼繼續高歌猛進,第三季度的占比一度躍升到39.3%。
200系的大比例數據也顯露了中國不銹鋼應用領域的局限性。主要受性價比影響,裝飾材料、日常用品等民生領域大量使用200系不銹鋼,由此也導致了民生用品的同質化競爭。盡管不銹鋼裝飾管、日用品等加工產業已經出現了面向終端用戶的區域性轉移,形成了淄博、臨沂、樂山、德陽、西安等許多區域性不銹鋼制品加工新聚集地。原有的廣東、浙江、江蘇等不銹鋼制品生產基地與新出現的生產集群之間,產品種類基本相同,終端用戶大體一致,導致一些品種的產量出現結構性過剩,價格競爭慘烈。
2、工藝近似。不銹鋼的冶煉工藝與碳素鋼的發展歷程基本一致,從最初的冶煉、熱軋、冷軋分階段進行,發展到現代化短流程的熱裝熱送和連鑄連軋。傳統生產工藝的鎳鉻金屬采取后續添加模式,鎳金屬主要來自以鎳板為代表的精煉鎳,鉻金屬一直使用各種等級的鉻鐵。受地域條件、原料來源及工藝設計等諸多因素限制,還有60%左右的煉鋼流程沿用分開模式,只能采取其它措施降低冶煉成本。
鎳鐵自2005年開始大量生產以來,代替鎳板的冶煉用料比例逐步提升,2014年達到80%左右的極限水平。德盛、誠德、青山等不銹鋼冶煉企業進一步采用“一體化”煉鋼新工藝,自行冶煉鎳鐵并將液態鎳鐵直接注入高爐,再進行配料升溫、吹氧除碳等煉鋼工序,大幅度降低了煉鋼成本。液態鎳鐵的熱裝熱送以及鋼坯軋制的連鑄連軋,拉開了不銹鋼冶煉成本的差異化競爭。
不銹鋼冷軋發展從單機向多機、從窄幅向寬幅逐漸升級,工藝相差不大,設備功能近似,行業整體水平還不太高。太鋼、宏旺、甬金等少數企業開始向五連軋、六連軋等新工藝邁進,相對優勢已經凸顯。制管行業的焊接裝備基本類似,尤其是裝飾管行業的工藝技術基本相同,優勢差異并不明顯。
3、布局集中。受發展進程局限,許多鋼鐵企業的選址布局沒有很好地體現原料與市場、交通、環保等經濟要素高效匹配的原則,原料、成品、加工、制品與市場的往返運輸距離過長,物流費用占總成本的比重過大。有關統計顯示,中國物流總費用在2014年占GDP的比重高達18%,2015年上半年的比重仍然高達16.6%。
我國不銹鋼產業當前過度集中在東南沿海,西部的不銹鋼冶煉企業只有酒鋼集團與金廣集團合計粗鋼年產量200萬噸左右,不足全國總產量的1/10,與國土面積和人口分布極不協調。不銹鋼制品企業主要聚集在廣東、浙江、江蘇等東部省份,四川市場的不銹鋼制品自給率只有20% 左右。大量的不銹鋼制品需要經過長途運輸和反復中轉,才能到達終端消費市場。不僅造成了大量的物流支出,而且增加了不少的運距浪費,由此抬高了諸多的普及門檻。
三、新領域商機無限
1、價格不再昂貴。中國不銹鋼產業幾乎從零起步,在短短的十年時間里,不僅實現了不銹鋼產量的大跨越,而且引領了不銹鋼產業的大擴張,推升全球不銹鋼產量在過去10年里翻了一番。既開創了從冶煉、軋制到加工、制品、市場與物流的大產業,也帶動了鉻鐵、鎳鐵、電解錳、高硅硅錳等鐵合金行業的大躍升。2014年,我國鐵合金消費量再度上升到3905萬噸歷史新高臺。其中,資產3786萬噸,進口252萬噸,出口133萬噸量。
2015年以來,引領全球大宗原料暴漲10年的中國經濟開始了艱難轉型升級的新歷程,大宗原料延續大跌價行情。鐵礦、煤焦、鉻、鎳、錳等主要原料的銷售價格背離生產成本,直接拉低了不銹鋼的制造成本。不銹鋼價格只有2007年最高時期的1/6甚至更低,200系不銹鋼管價格已經接近或低于2008年的普碳鋼管水平。受經濟周期制約,各種分析預測顯示,不銹鋼原料以及不銹鋼本身的價格在未來很難再度出現過去十年那樣的瘋漲行情,為不銹鋼應用領域的進一步擴大創造了歷史性機遇。
2、改善需求推動。我國已經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重要課題。投資增長難以為繼,出口拉動無力持續,擴大消費無法遲疑。鑒于經濟轉型趨勢不可逆轉,國家政策已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優先方向之一。通過促進消費,提升生活品質,拉動經濟可持續增長。
不銹鋼作為重要新型工業原料,高鐵、船舶、裝備、軍工等重要領域顯然離不開,用品、水管、氣管、建材等民生領域明顯受歡迎。僅民生領域,除了鍋碗瓢勺等日用品外,法蘭、接頭、護欄、門窗、桌椅、箱柜甚至手機殼、垃圾箱、屋頂屋檐等各個延展領域,都涌現了各式各樣的不銹鋼新產品。不銹鋼自來水管、不銹鋼燃氣管具有的薄壁化與堅固化等顯著優點,產品開發取得了越來越多的積極成果。四川龍立可不銹鋼管業有限公司開發的螺紋卡粘式鏈接技術,永不泄漏,極大地提升了安裝效率與連接效果。
3、創新動力強勁。我國不銹鋼產業的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探索創新的奮斗過程,為產業鏈各行業升級轉型注入了強勁的創新基因。“一體化”冶煉新工藝得到快速應用推廣,民營經濟成份的不銹鋼粗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七成左右。東南沿海地區的不銹鋼加工及制品業率先崛起,首先豐富了日用品的市場結構,同時也在特殊用材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涌現了太鋼不銹、永興特鋼、久立特材、大明國際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上市企業。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導向已經深入神州大地每一個角落,在“互聯網+”等創新理念驅動下,不銹鋼產業鏈各行業都呈現出蓬勃的創新氣象,迸發出高效務實的新構想,研發出新奇實用的新產品。高錳高氮不銹鋼、超低鐵素體鋼、雙相不銹鋼等新鋼種不斷研發試制推廣,寶鋼首創國內核電用不銹鋼碳鋼復合板批量生產能力,上海太陽鋼管自主研發的不銹鋼復合換熱管通過了專家技術鑒定,使用上上鋼管的陜西未來煤化工項目試車成功。
4、觀念亟待更新。我國不銹鋼產業經過10年大發展,價格已經實現平民化。不銹鋼的性能優越,用途廣泛,產量富余,產能巨大,性價比高。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在上世紀90年代就基本實現了不銹鋼自來水管、不銹鋼燃氣管的大普及,沿海、潮濕等地區的建筑大都采用不銹鋼螺線等抗腐蝕新材料。由于宣傳推廣力度不足等原因,全社會還沒有從昂貴高價的固化意識中走出來,尤其是市政、房地產等主管、設計、建設部門沒有充分認識到不銹鋼普及的資源充足性與成本可行性。
習主席要求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不銹鋼產品替代部分碳鋼產品就是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絕好抓手,不僅可以改善生活品質,而且能夠提高建筑質量,還可推動消費需求升級。有關部門若從不銹鋼的視角去檢視飲水衛生、燃氣安全、建筑耐用、裝飾美觀等領域的升級換代,行業協會以及龍頭企業從標準制訂與行業規范入手,不斷示范推廣,效果會十分顯著。
四、新領域拓展特色
傳統不銹鋼產品豐富多彩,傳統應用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不銹鋼產業贏得未來的重要途徑應該是不斷拓寬應用新領域,用特色化產品和特色化品牌融入特色化服務的方方面面,打開應用新領域的需求大門,實現不銹鋼消費市場容量的再翻番。
1、用水衛生。傳統的鍍鋅碳鋼管存在易銹蝕、強度低等諸多缺陷,塑料管存在易老化、怕高溫等諸多不足,10年左右就必須更新換代,無法保證飲用水的潔凈衛生。日本東京都自來水管的不銹鋼普及率從1982年的11%上升到2000年的90%以上,漏水率從70年代的5萬多處迅速下降到2000年的2-3處(由雜散電流引起接頭處滲漏)。1996年病原性大腸桿菌集體中毒事件以后,東京的不銹鋼管普及率幾乎達到100%,既改善了水質衛生,又增強了抗震能力。
2、燃氣安全。在城鎮化進程中,用氣安全至關重要。煤氣或天然氣的硫化物或硫化氫是常見雜質,對碳鋼管有極強的腐蝕破壞性。近年來,燃氣泄漏導致的事故屢有發生,不僅危及人身安全而且造成社會浪費。不銹鋼管的耐腐蝕性可很好地保持管道暢通,大幅延長管道使用壽命,可以達到“管道與房屋同壽”的理想效果。
3、建材升級。中國海岸線長達18000公里,沿海地區的千萬艘船只以及各類房屋、眾多橋梁等相關設施,每天都遭受著海水、含鹽濕氣等自然侵蝕。傳統的碳鋼建材難以抵御銹蝕損害,需要大量不銹鋼建材進行升級換代,杭州灣、港珠澳等沿海橋梁均選用不銹鋼螺紋鋼筋和線材。如果國家擇機出臺漁船更新升級的有關鼓勵政策,又將開啟另一個廣闊的不銹鋼建材新領域。
太鋼集團、久立特材等鋼鐵企業生產的不銹鋼新型建材,不僅逐步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開始爭奪海外市場。2015年11月,太鋼自主研發生產的不銹鋼螺紋鋼筋首次走出國門,成功中標文萊30KM長的淡布隆跨海大橋項目,為中國不銹鋼建材打開了新的海外市場大門。
4、裝備更新。曾經的不銹鋼稀缺時代,價格過于昂貴,各類機床、重型機械、大型船舶、海洋工程、軍工設施等不少大型裝備,不得不采用普碳鋼刷漆防銹等方式制造承重性、結構性、基礎性的相關部件。不銹鋼的大普及與大降價,已經為裝備制造業提供了更美觀、更清潔、更堅固的新材料選擇,為裝備更新換代升級創造了新技術條件。
五、全球化市場機遇
我國不銹鋼產業已經邁入區域布局再平衡和全球化新時代,不僅從東南沿海向內陸腹地延伸轉移,同時也在向東南亞、中亞、中東等海外市場滲透挺進。面對全新時代,不銹鋼產業的經營格局正在煥然一新。不僅需要努力抓住國內市場新機遇,而且應該主動撲捉海外市場新商機。
1、區域再平衡。我國的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諸多差異造成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遠在西北嘉峪關市酒鋼集團生產的不銹鋼銷售到廣東揭陽、佛山等南方加工制品企業,不銹鋼制品再反向運送到西北、華北、東北等終端消費市場。既消耗了大量社會資源,也增加了許多中轉成本。
四川、重慶、陜西、甘肅、山東等地的不銹鋼加工業正在蓬勃興起,樂山、臨沂等地區的不銹鋼加工業與粗鋼冶煉企業比鄰而居。隨著長江以北、黃河沿岸的不銹鋼加工業日益壯大,必然會對廣東等傳統制造基地形成巨大沖擊。面對區域分布再平衡的市場新格局,傳統制造基地只能加大推陳出新、搶占高端的創新力度,才能在不銹鋼行業保持應有的先機優勢。
2、全球一體化。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不銹鋼外貿仍有324.24萬噸(進口54.83萬噸,出口269.41萬噸)。如果加上制品和裝備等使用不銹鋼的間接進出口數量,我國不銹鋼產業融入全球市場一體化的特征更加明顯。中國-東盟自貿區、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多變機制與“一帶一路”倡議等全球化戰略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引領作用,必然會帶動我國不銹鋼產業加快“走出去”步伐。青山集團在印尼Morowali投資建設300萬噸不銹鋼生產基地已經成為顯著的轉折性標志,不銹鋼產業鏈企業走出去的目標不再局限于鉻鐵、鎳鐵等原料獲取,更加注重海外資源富集區的生產本地化和銷售全球化。
3、海外大市場。2001年,我國消費不銹鋼225萬噸,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不銹鋼消費市場,2014年的人均不銹鋼表觀消費量超過13KG。據有關資料顯示,印度人均不銹鋼表觀消費量不足2KG,印度尼西亞的人均表觀消費量僅0.6KG,遠低于全球5.5KG的平均水平。中國周邊的朝鮮、蒙古、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經濟體,由于經濟發展進程相對緩慢,鋼鐵產業尤其是不銹鋼產業嚴重不足,為中國不銹鋼產業“走出去”提供了廣闊的海外市場機遇。
近年來,中國不銹鋼產業明顯堅定了“走出去”的步伐,許多企業已經遠赴俄羅斯、歐洲、南非、伊朗等大市場開展商貿營銷,有些舉措已經初具本地化特征。由于受到諸多反傾銷的限制,海外市場經營方式被迫從單純商貿轉向目標市場本地化加工生產。Pardis集團看到伊朗解除制裁后的巨大市場潛力,嘗試在德黑蘭郊區建設不銹鋼保稅加工流通市場,為中國不銹鋼進入伊朗及大中東市場提供系統性便利化服務。
六、經營特色化品牌
短缺昂貴的不銹鋼產業舊時代已經遠去,質優價廉的不銹鋼特色新時代已經到來。我國不銹鋼產業從“量增“轉向“質變”的升級轉型歷程,與產業區域分布再平衡、應用新領域拓寬擴大、全球一體化市場新格局等諸多市場機遇交互疊加。潛力市場展現廣闊前景,生產經營顯露諸多挑戰。有關預測顯示,我國的不銹鋼消費需求可能在未來五至十年里實現再翻番,不銹鋼粗鋼接近3500萬噸左右的產業規模。如何抓住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場新機遇?
1、經營升級再轉型。不銹鋼產品從2015年進入相對過剩時代,企業經營模式被迫主動升級再轉型。傳統分段式冶煉流程受到了“一體化”成本挑戰,常規冷軋工藝遭遇了品質競爭,傳統差價營銷模式感受了服務比拼。電商時代帶動的私人訂制理念,已經觸動了不銹鋼產業各個環節的營銷神經。流通企業大力推進量身定制式加工服務,也把冷軋企業推上了寬幅化、精細化、美觀化的新征程。
在風起云涌的全球整合大時代里,不銹鋼行業的整合力度也顯著加大,青山集團、金廣集團等行業巨頭的整合行動早已開始。不銹鋼企業結合自身特點,努力延伸價值鏈,著力打造集冶煉、熱軋、冷軋與制品乃至創新產業園為一體的集約化模式,盡量減少或縮短中間流程或生產環節,爭取競爭優勢的最大化。產業鏈的集團化整合優勢已經顯露,由此傳導到整合主體企業的經營模式繼續升級以及再度向上轉型。
2、特色化品牌牽引。特色化經營的成果是品牌信譽,品牌信譽度的背后是特色支撐。中國不銹鋼產業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市場洗禮后,新產品不斷推出,新企業不斷涌現,大集團不斷壯大。產業發展大趨勢無可逆轉,注重品牌信譽、堅持品牌經營、創造品牌價值的特色化產業升級勢不可擋。
沒有品牌意識的產品難以持久,缺乏特色經營的企業難以致遠,忽視特色品牌的整合難以合力,弱化特色品牌的牽引難以騰飛。不銹鋼產業的品牌信譽匯集點包含諸多要素聚合,既體現在履約交收、產品質量、貨款結算、支付開票等基本方面,更集中于銳意創新、開拓空間、經營升級、合作多贏等發展領域,還推展到產業規模、結構匹配、社會貢獻等延伸空間。求精集團、鋼一集團介紹的經營升級轉型探索經驗表明,特色化品牌牽引的作用日益顯著。
不銹鋼流通企業經營管理分級評定是一面立足行業現實、服務企業發展的直觀鏡子,把優秀流通企業從眾多企業中評定出來,貼上醒目的標簽,開展廣泛的宣傳,為用戶選擇增添直觀的依據,為合作決策增強顯著的信心。泰裕達集團、求精集團、華燁集團通過申請不銹鋼流通企業經營管理分級評定,率先在不銹鋼行業明確特色化品牌,已經在市場競爭中引起熱烈反響,必然會在產業規模翻番進程中贏得更多市場機遇。
2015年是中國不銹鋼產業繼2003年起步騰飛、2010年外貿逆轉之后的又一個轉折點。傳統生產經營思路難以為繼,創新思維開啟發展空間。同質化競爭后繼乏力,特色化經營贏得未來。面對應用新領域很可能實現規模翻番的大市場,以及全球市場一體化展現的新機遇,我國不銹鋼產業經歷2015年的市場大洗禮后,以特色化品牌作為牽引,銳意創新,主動作為,一定會迎來美好的特色經營時代。(來源:不銹鋼)
- [責任編輯:liujian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