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中國鐵礦石期貨在國際市場逐漸嶄露頭角,這主要表現為鐵礦石期貨與所有相關市場的價格相關性日益提高。
根據研究人士提供的數據,鐵礦石主力合約價格與青島港現貨價的相關性由2013年的不足0.8提高到目前的0.99以上,與普氏指數、TSI、中鋼協、我的鋼鐵等所有境內外鐵礦石價格指數的相關性也都超過0.98,期貨價格已成為現貨貿易和國內外價格指數的重要參考。
“基差定價模式開始試行,目前現貨主要定價依據的相關鐵礦石指數的運行規律開始發生實質性變化,改變了普氏指數快漲慢跌、漲幅大跌幅小的特點。”研究人士認為。
鐵礦石的市場基礎已經基本打牢,未來面向國際市場增強定價權,將是鐵礦石期貨的下一個使命,這也是深化服務實體經濟的要義。
盡管鐵礦石期貨為礦企保值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但境外企業并不能直接參與境內鐵礦石期貨,我國期貨市場制度制約使境外機構仍主要參與海外的交易平臺。
鐵礦石定價普遍市場化始于2010年,在國際礦山的強勢推動下,普氏指數在定價中逐漸占據了主流地位,目前80%以上的鐵礦石國際貿易按普氏指數進行結算。
在中國推出鐵礦石期貨之后,看到這個市場良好的流動性、公平合理的交割方式和較 好的套保效率,境內外貿易商和國內鋼廠紛紛從新加坡掉期市場回流至國內。同時,受益于健全的產業鏈期貨品種體系,企業利用期貨的模式不斷推陳出新,比如從 直接套保到跨市場套利和跨品種賺虛擬鋼廠利潤,還有金融機構探索銀期合作新模式,在風控完善的前提下,對貿易融資的鐵礦石現貨開展套期保值操作,實現多方共贏。與此相隨的,是國內鐵礦石期貨期現價格相關性極高,2014年以來鐵礦石主力合約與相關市場的價格相關性基本保持在90%以上,連礦價格已經成為現貨市場貿易和境外衍生品交易的重要參考因素,期貨價格已經對普氏指數有了實質性影響。
鐵礦石期貨市場的發展讓業內市場人士為之歡欣,不過,北京工 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表 示,鐵礦石期貨雖然在定價影響力方面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國際貿易定價仍然以普氏鐵礦石美元指數作為結算依據,對我國企業十分不利。這些衍生品都以國際 鐵礦石價格指數為標的,適應和配合著現貨貿易指數結算體系,由此也鞏固了美元價格指數的國際結算地位。我國如不加緊推進,待鐵礦石國際定價中心花落別家, 國內鐵礦石期貨對國際市場定價的影響將會極為有限。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Chen Lian Ha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