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北京市頒布了針對“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并網發電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市級財政按項目實際發電量給予獎勵,獎勵標準為每千瓦時0.3元(含稅),每個項目的獎勵期限為5年”的政策。
在業界看來,北京發布上述政策將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更為顯著的示范效應,而這對分布式光伏,乃至整個中國光伏產業都無疑是項重大利好。
事實上,如今,很多的光伏細分領域發展都獲得了越來越多地方政府的關注以及大力扶持。例如,被認為是大有前途的“光伏+農業”便是其中之一。
日前,在山東青島即墨市召開的“中國光伏農業發展論壇”上,即墨市市長鄭德雁就對“PPP模式打造光伏農業產業綜合體”進行了重點解讀。基于即墨經驗,在他看來,由政府、資本、農業龍頭企業共同構建核心支持體系,圍繞光伏農業把某一區域建設成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的典范,可逐步推動農業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論壇上,青島城投集團、國家開發銀行和光大銀行、昌盛日電還宣布將共同出資設立全國第一個針對光伏農業的大規模專項基金。據了解,這支基金系青島市“海上絲綢之路產業基金”的一部分,總規模為100億元,將專項投資于昌盛日電在全國各地的光伏農業項目。目前,已建成光伏農業大棚電站40MW,年底前將再并網60MW,年發電量達到1.2億度,光伏農業產值、光伏發電收入分別達到3億元和1.44億元,未來三年將推廣發展到3萬畝的光伏農業產業基地。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