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單日超過千點的跌幅,這是自2005年匯改十年以來,絕無僅有的。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央行調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是主動給人民幣匯率更加市場化創造空間。
去年俄羅斯盧布貶值時的觸目驚心,似乎仍在眼前。從那時起至今,似乎關于人民幣會成為第二個盧布的說法,就不絕于耳。但是人民幣對美元一直十分堅挺的表現,讓此質疑有所打消。不過,面對單日超過千點的跌幅,人民幣未來的走勢,再度成了大眾關心的焦點。
民生宏觀分析指出,在一帶一路資本輸出戰略的推動下,企業走出去也會擴大資本和金融賬戶的逆差。從貿易項來看,貿易再平衡壓抑商品出口,服務貿易逆差擴大,經常賬戶順差趨于收窄,這也從客觀上增加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其實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并非意味著人民幣貶值。”趙慶明解釋道,人民幣長期以來較美元相對穩定,但對日元、歐元等其他世界主要貨幣升值幅度較大,也就是說,即便是人民幣對美元相對貶值,但綜合來看的人民幣有效匯率,并不會因此出現大幅貶值,而此舉也正有利于修正此前人民幣較大升值幅度。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由于每日匯率波幅限制還在,加上中國經濟運行總體仍屬平穩、國際收支依然順差,人民幣不會形成持續貶值趨勢。
匯率變化,對于進出口企業而言,影響就更加明顯了。南方基金分析認為,人民幣貶值有利于提高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促進出口增長。
實際上,人民幣此次貶值,對于出口企業來說,可能是個難得的機會。此前由于人民幣升值較多,出口企業則普遍均有匯率損失。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出口下滑不僅僅是匯率問題,更多是因為人力成本上升的原因。
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經濟而言,也將有一定的影響。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貶值降低大宗商品等進口,對于大宗商品而言總體利空。“但若下半年國際通貨膨脹有提升的趨勢,那么通過輸入通脹的渠道,國內通縮的風險或也會得到緩解。”
此外,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人民幣貶值,可能會導致一定量的資本外流現象,這可能讓國內流動性面臨考驗,進而推升當下中國貨幣市場利率。代表大量釋放流動性的全面降準,或已箭在弦上。
華創證券分析認為,央行全面降準或定向再貸款的概率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貶,未必會導致大規模的資本外逃,但顯然對國內流動性是邊際上收緊的。再考慮到地方債置換的陸續推進,以及新近專項金融債的發行,央行提供流動性對沖也許就是不可避免的。央行需要考慮的,只是屆時采取蘊含強烈寬松信號的全面降準,還是采取更有定向調控意味的再貸款而已。
趙慶明則認為,是否采取降準的方式來補充流動性,還要看外匯占款是否有大幅下降,但預計可能性不大。“當下央行補充流動性工具很多,但如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央行只是事后告知,也許這些工具已經用了。”(來源:北京晨報 )
- [責任編輯:Sophi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