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料:
錳礦在硅錳生產中的比重較大,因此此次分析先忽略其他輔助材料對成本的影響。
北方廠商進口錳礦的平均運費成本在60~100元/噸,其中開工率較好的內蒙古,運費為65元/噸左右。而南方市場,運費在130以上,如南方港口到廣西北部,較鐵路運輸更優惠的水路運費也需要130~140元/噸。如果從欽州港運往貴州地區,鐵路運輸費用大致為160~170元/噸,運往重慶地區價格更高。
因此,南方地區較高的運輸成本,成為當地硅錳廠進口錳礦使用比例小于北方市場的一個原因。那么,北方硅錳廠因為錳礦價格下降帶來的生產成本優勢,大于南方硅錳廠。
2.電費:
首先,考慮南北方的電價差異。南方市場,電價一般在0.55~0.62元/度;西北地區,0.38~0.41元/度。東北地區大約0.5元/度;山東和山西執行峰谷電價,部分企業避峰生產,以降低成本。
其次,不同的爐型單噸耗電情況不同,產能越大的爐型,單噸耗電越低。一般情況而言,12500KVA單噸耗電為4100~4300度;16500KVA單噸耗電為3700~4000度;25000KVA單噸耗電3600~3900度。
據悉,北方地區開工爐型,以16500KVA,25000KVA,30000KVA為主;而南方地區以12500KVA和16500KVA為主。因此,整體看來,
南北方硅錳成本差異拉大是導致北貨南下的根本原因。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Sophi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