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11個月之后,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的澳大利亞,4月7日公布了調查結果。澳大利亞反傾銷局認為,中國進口到澳大利亞的晶硅太陽能組件等商品之傾銷幅度不足以對該國太陽能產業造成重大影響,裁定將終止調查。
有業內人士認為,即使澳大利亞裁定對中國的光伏產品進行雙反征稅,將影響中國近4億美元出口,盡管這一影響并不大,但是澳大利亞將成為繼歐盟、美國、加拿大之后第四個舉起“雙反”大棒的地區和國家,引起跟風效應,對我國光伏企業形成圍攻之勢。目前這一結果,毫無疑問將產生非常積極的結果。
中國產品的影響甚微
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發文稱,此次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光伏雙反調查包括反傾銷和反補貼。當進口產品以傾銷價格或在接受出口國政府補貼的情況下低價進入國內市場,并對該國生產同類產品的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實質威脅的情況下,世界貿易組織允許成員方使用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的合法利益,澳大利亞也正是因為此原因,決定發起對中國進行光伏雙反調查。
2014年5月14日,澳洲唯一的光伏面板制造商Tindo Solar,指控中國競爭對手為搶奪客戶而以低于成本價出售產品。隨后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做出決定,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
據Tindo Solar方面稱,中國光伏面板占澳洲面板市場的80%份額,澳洲光伏產業每年給中國制造商帶來的價值約為3.93億美元。
就在業內普遍認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雙反調查將落地之時,4月7日的調查結果卻顯示,澳大利亞反傾銷調查局認為中國進口到澳大利亞的晶硅太陽能組件等商品之傾銷幅度,不足以對該國太陽能產業造成重大影響,裁定將終止調查。
澳大利亞反傾銷局的調查文件顯示,在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31日,中國曾對澳大利亞傾銷太陽能組件或面板,但其傾銷幅度不高,對澳大利亞相應產業之影響甚微,可以忽略。因此,澳大利亞方面最后裁定不予課征反傾銷稅。
終止調查將產生積極影響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副秘書長王世江表示,澳大利亞國內的產業規模很小,但裝機量很大,差不多有1GW,按道理我們的低價產品對它應該有好處才對。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技術上是從澳大利亞來的,合作還是比較緊密的,“我們出口到澳大利亞的量不是很大,現在國內市場也起來了,企業都把重點放在國內了,而且現在很多國內光伏企業都到國外建廠去了,如果真有反傾銷,它們也是可以規避的。”
如果澳大利亞最終決定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征稅,那么就會成為繼歐盟、美國和加拿大之后,第四個對中國舉起“雙反”大棒的地區和國家。
在光伏業內人士看來,在歐盟和美國、加拿大之后,不排除有國家會跟風對中國進行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如果這次澳大利亞的反傾銷調查再落地,無疑對中國的光伏企業影響較大。“雖然我國對澳大利亞光伏產品出口僅僅只有4億美元不到,規模非常小,即使澳大利亞裁定雙反調查,對我們影響也不大,但是會引發其他國家的跟風效應,所以此次澳大利亞終止相關調查,除了減少4億美元光伏產品出口受到影響之外,產生最大的積極影響,可能會讓那些準備跟風的國家減緩或者是放棄相關的決定。”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對記者說。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