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見的是,目標實現之時,天等將是一個特色農業天等、生態工業天等、文明包容天等、樂業宜居天等、活力和諧天等!”這是廣西天等縣縣長黃國夫日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段講話。
記者了解到,過去5年,天等縣先后榮獲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單位、全國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先進集體、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示范縣、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崇左市績效考評第一名等共10項國家級、12項自治區級和6項市級榮譽稱號,實現了從廣西后發展縣向科學發展“十佳縣”的華麗轉身。
堅持科學發展
咬住第一要務
據介紹,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嚴格實行重大項目定責任領導、定責任人、定目標任務、定時間進度、定服務對象、定獎懲措施的“六定責任制”,推動全縣項目大投入、大建設,是天等縣堅持科學發展的第一要務。“十一五”期間,天等縣累計新開工重大項目235項,總投資68.75億元;竣工重大項目183項,完成投資53.95億元,帶動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1.5億元,是“十五”時期的4倍,有效拉動經濟快速發展。
首先,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突出抓好錳、糖支柱產業,不斷做大產業,做強企業,培育品牌。先后引進并建設宏峰錳業年產4萬噸硅錳合金項目、中信大錳年產3萬噸電解金屬錳項目、俊杰糖業日榨4000噸機制糖項目,全縣工業不斷壯大。“十一五”期間,全縣鐵合金產量由3.14萬噸增至11.06萬噸,機制糖產量由2.17萬噸增至3.13萬噸;工業總產值由6.55億元增至27.49億元,工業增加值由3.22億元增至12.5億元,工業成為天等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
其次,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鞏固基礎農業,發展特色農業,不斷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3萬畝左右,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萬噸以上。甘蔗種植面積穩定在7萬畝以上,指天椒種植面積穩定在5萬畝左右,建立了畝產超萬元的上映鄉桃永葡萄種植基地。積極發展規模化、特色化養殖,全縣年存欄5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已發展到20個,黑山羊、土雞、黑豚等特色養殖初具規模。新建沼氣池2.15萬座,沼氣池入戶率達82.27%,居全市第一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9.28%,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2005年的7.87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5.04億元,年均增長6.5%。
另外,鼓勵支持全民創業,出臺優惠政策,表彰優秀創業者,拍攝電視系列片《走南闖北天等人》,搭建優質創業平臺,營造良好創業氛圍。天等縣外出創業人員走出了一條頗具天等特色的創業之路,得到了自治區領導的高度贊賞。全縣外出務工創業人員由2005年的8.7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13萬人,勞務經濟收入由4.38億元增加到13.28億元。
堅持建管齊抓
致力環境優化
天等縣緊緊抓住自治區開展大石山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和興邊富民大會戰的良好機遇,廣泛發動群眾投資近6億元,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基本解決人民群眾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通信難、用電難、看電視難等問題。
注重規劃,建管結合,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采訪中記者看到縣城面貌和10年前煥然一新。開發建設仕民新區,建成了全廣西縣域一流的體育館、汽車站、職教中心以及一批對拉大縣城框架具有帶動作用的公益性項目;加大城區路網建設和管道建設力度,實施道路硬化、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和城鄉清潔工程;建成縣城污水處理廠和垃圾焚燒廠;推進房地產開發、物流園建設和星級酒店建設。據介紹,“十一五”期間,縣城城區面積由2.8平方公里擴展到3.5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由20%增加到24%,路燈亮化率由85.8%提高到98%;全縣城鎮化率由14.5%提高到21.91%。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天等縣目前仍然是一個欠發達縣,經濟總量偏小,產業結構單一,工農業基礎薄弱,城鎮化水平較低,可支配財力不足等。對此,天等縣各級領導保持著強烈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勇敢面對,認真解決。
堅持科學發展
加快富民強縣
剛剛勝利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天等縣第十一次代表大會,發出了“弘揚天等精神,乘勢追趕跨越,為推進科學發展,加快富民強縣而努力奮斗”的號召,提出了“更加注重弘揚天等精神,更加注重奮力追趕跨越,更加注重開辟特色道路,更加注重百姓福祉,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的工作要求。
天等縣縣長黃國夫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今后5年,天等縣將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著眼于打造特色農業天等,加快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有機化進程。打造特色農業天等,就是要推進各種農產品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有機化,將特色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農民增收。
積極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施小塊并大塊,提高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加快推進千鄉萬村機械裝備進程,逐步實現水稻和甘蔗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目標。著力打造一批甘蔗種植基地、超級稻基地和葡萄、指天椒、玉米等基地。
作為崇左市唯一的產糧后備縣,狠抓落實農資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和糧食直接補貼與儲備糧訂單收購掛鉤等強農惠農政策;加大耕地保護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力度,確保每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53萬畝左右,總產量達14萬噸左右。
以申報成為第三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為契機,加大水利項目前期工作力度,爭取更多項目列入中央、自治區規劃盤子,力爭獲得上級補助資金4億元以上,新建一批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小水池、小電灌、小塘坎、小堰坎、小渠道等五小工程。力爭到2015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86萬畝,全縣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提高15%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以上。
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農業,投資建設特色農業產業園,進一步做大做強“酸甜苦辣香”五味特色農業。力爭到2015年,全縣甘蔗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左右,原料蔗年產量突破60萬噸,總產值達3億元以上;指天椒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左右,總產量達7.5萬噸以上,總產值達2.5億元以上;一年兩熟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總產量達2萬噸,總產值達8000萬元以上;生姜種植面積達4萬畝,總產量達8萬噸,總產值達3億元左右;苦丁茶面積穩定在1.35萬畝左右,八角面積穩定在8.6萬畝左右。
著眼于打造生態工業天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堅持工業強縣戰略,發展以節約資源、清潔生產和廢棄物多層次循環利用等為特征的生態工業,著重抓好優質工業項目的引進和傳統工業的改造提升,打造生態工業天等。
重點抓好廣西沙鋼錳業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鐵合金技改擴建項目,爭取早日動工建設,盡快竣工投產。鼓勵大企業強強聯合,組建錳業集團,逐步實現錳加工業向規模、集群方向轉變。力爭到2015年,全縣錳加工年生產規模提高到65萬噸以上,錳業產值達50億元以上。
積極發展制糖、制藥、水泥等產業,壯大全縣工業經濟。力爭到2015年,年產機制糖8萬噸以上,綜合利用產值達6億元以上。加快推進華天寶藥業公司45個藥品批準文號轉移和廠房遷建工作;加快推進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建設。統籌抓好機械、首飾、紡織品等產業。
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打造工業發展平臺。按照“一區多園”的發展思路,將現有的天等縣特色工業園、東平錳業加工區、進結錳業加工區、城北工業集中區和龍茗農副產品加工區整合為新的天等工業園區,努力打造成自治區A類工業園區,成為陸路東盟南崇經濟產業帶上的重點園區之一。同時,依托工業園區平臺,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吸引更多國內外企業、資金、技術和人才到園區發展。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