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合金需求隨鋼鐵工業發展正向波動,短期難尋盈利空間。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郭丁源
為加強節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工信部近期印發文件,重點監察鐵合金等高耗能行業。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沙智指出,我國鐵合金發展的優勢在于我國鋼鐵行業產能產量基數較高,對鐵合金的需求較大,但目前來看,這個優勢亦將成為鐵合金產業發展的阻礙,因為我國鐵合金產業對鋼鐵行業依存性較大。
張沙智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由于近幾年鋼鐵行業低迷,鋼廠對鐵合金長期處于價格打壓狀態,因此市價屢屢下滑,鐵合金廠家利潤亦較為有限。”同時,隨著環保力度的增大,鐵合金企業將面臨巨大的環保壓力。卓創資訊鋼鐵行業分析師于明靜認為,“我國鐵合金產業環保水平較低亦將成為阻礙其發展的要素之一,曾經高投入、高產出、高利潤的‘三高’產業,如今似乎瞬間就走入了低谷。購買整套環保設備需要上千萬元,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且見效時間長,環保升級對行業影響依然深遠。”
鐵合金行業將由于環保被重點整治
工信部2月25日印發《2015年工業節能監察重點工作計劃》,電解鋁、鐵合金等成為工信部2015年工業節能專項監察重點。《計劃》顯示,按照《關于印發電石、鐵合金行業能耗限額標準貫徹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鐵合金生產企業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5%以上,硅鐵、工業硅礦熱爐煙氣微硅粉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5%;礦熱爐煤氣或煙氣余熱須100%回收利用,可用于發電或其他工業生產等用途。
此外,《計劃》指出,在環保方面,鐵合金生產企業水、大氣污染物排放應符合標準;礦熱爐排氣煙囪、電解金屬錳生產企業排污口,應安裝在線監測裝置,并與環保部門聯網。電解金屬錳生產企業主要污染排放應滿足總量要求;冷卻水、處理后的含鉻廢水應循環使用,不得外排。
國家重點監察高耗能行業,對鐵合金行業適應國家經濟轉型、未來發展等提出了新要求。這是鐵合金行業和企業未來和諧、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既帶來了挑戰,也迎來了機遇。中商產業研究院鋼鐵行業分析師唐慧指出,“可以看到,本來就競爭激烈的鐵合金行業,競爭必將繼續加劇。”鐵腕治霾鐵合金生產下降
唐慧認為,“在國家重拳減排下,鋼鐵產量正在下降,鐵合金需求量也大量減少。”目前,河北地區鋼鐵業正在加快整合,《河北省環境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和《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底鋼鐵產能削減6000萬噸,到2020年再削減2600萬噸,削減1/3的產能來根治霧霾。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工作總體部署部分中,總計用697字談及環保和節能減排,并特別指出“繼續化解過剩產能,鋼鐵、水泥等15個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年度任務如期完成。加強霧霾治理。”業內人士指出,通過工作報告看出,預計后期淘汰落后產能、加快鋼鐵行業兼并重組依舊是主旋律,環保問題也將成為考核鋼鐵廠、鐵合金廠的重要標準。
據卓創調研國內一家大型鉬企業的負責人表示,調研企業每年的環保運營成本高達2億元,環保設備投資成本更高,為實現煙塵回收利用,該企業投資十幾億元建設硫酸廠,但由于這些屬于附加產品,經濟效益并不顯著,難以達到盈虧平衡。“大型企業尚且如此,中小型鉬鐵企業更難實現污染物的有效回收和利用。”于明靜強調。鐵合金行業煎熬中前行
我國鐵合金工業產業鏈健全,但產業發展與鋼鐵業“一命相連”。卓創資訊鐵合金分析師郭瑩指出,“我國鐵合金工業伴隨著鋼鐵工業發展逐漸成長壯大,品種齊全,除少數特殊品種的工藝技術尚不成熟外,幾乎可以生產所有的脫氧劑、合金劑、孕育劑、粉劑和各種包芯線,技術上基本滿足我國鋼鐵工業的需要。而且,近幾年因高額的關稅,鐵合金多數產品出口市場幾近停滯。”張沙智指出,行業內同樣面臨著與鋼鐵行業一樣產能過剩嚴重、環保壓力大等突出問題。另外,國內礦產供應難滿足,企業集中度低、綜合競爭能力差,消費需求增速放緩等問題也困擾著鐵合金產業的發展。
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鐵合金產能約4100萬噸,而目前我國鋼鐵工業對鐵合金的需求量只有2400萬~2500萬噸,實際產能過剩約1/3,且新增產能每年大于200萬噸,可預見我國鐵合金產能過剩趨勢的矛盾將不斷加劇。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鋼產量接近8億噸,對鐵合金需求量接近3000萬噸,鐵合金貿易逆差還將進一步加大。
從今年經濟指標來看,最大亮點是水利投資和鐵路投資,兩項共計1.6萬億元,比去年8700億元增加7300億元。通過鐵路、公路、機場等基建項目、大經濟區規劃、推動城鎮化建設等釋放潛在需求,能夠支撐鋼鐵供需關系和鋼材市場價格,讓上游鐵合金產業看到了利好的希望。
不過,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提高了電價下調預期。于明靜認為,“從國外電改經驗來看,長期而言電價水平約降低20%左右。鐵合金產業屬于高耗能產業,其中硅錳硅鐵的電力成本占30%~60%,電價水平降低將緩解企業的生產壓力。”但從兩會提及環保的措辭上看,今年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會空前嚴格。近期,山東臨沂地區57家企業由于環保不達標而被下令限期整改。這其中就涉及鐵合金產業。
唐慧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透露,“自2012年以來,地方政府對爐型升級、環保整改等要求嚴格,國內鐵合金企業陸續更換了環保設備,但由于其運行成本較高,存在部分企業偷偷閑置環保設施及偷排等現象。”于明靜舉例指出,南方的廣西、貴州、湖南等地區是硅錳老主產區,爐型建設早,一般配備脈沖式布袋除塵系統,對煙氣粉塵進行回收處理。但脈沖式布袋除塵器因密封性差、受潮板結,導致處理效果不達標。一臺8000KVA的爐子,企業需投資近100萬元對環保設施改造為大布袋除塵器。北方主產區近幾年新建的硅錳企業多為大爐,環保設備安裝較全,但爐型大,配套的環保投資也較大,加上近兩年行情不佳,不少企業環保設備也并不完善。例如一臺33000KVA的礦熱爐,環保設備投資需1000多萬元,余熱發電設備需4000多萬元。
于明靜強調,“市場壓力、環保壓力等推動著鋼鐵行業在陣痛中改革,粗鋼處于低速增長中,對鐵合金的需求增速也在放緩,并且2015年國家對鋼鐵、鐵合金扶持力度不大,鐵合金產品的價格仍在無底限下探,企業在成本倒掛邊緣掙扎。轉型之路艱難,淘汰放棄不甘,2015年鐵合金行業仍將在煎熬中前行。”
鏈接
國內鐵合金行業概況
鐵合金是指煉鋼時作為脫氧劑、元素添加劑等加入鐵水中使鋼具備某種特性或達到某種要求的一種產品。鐵與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的中間合金,主要用于鋼鐵冶煉。在鋼鐵工業中一般還把所有煉鋼用的中間合金,不論含鐵與否(如硅鈣合金),都稱為“鐵合金”。資料顯示,2010~2014年,中國鐵合金產量呈增長態勢,在2013年的產量增長率達到高點后,2014年增速放緩,全年鐵合金產量為3786.25萬噸,同比僅增長0.3%。
目前,我國鐵合金產量約占世界產量的40%,已成為世界上第一鐵合金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鐵合金生產企業數量接近2000家,主要集中在煤、電力、礦產較豐富的中西部地區。從區域來看,2014年,我國鐵合金的產量為3786.25萬噸,主要集中在華北、華中、華南、西北和西南等區域,占全國鐵合金總產量的比重為85.29%。從品種來看,我國錳系、硅系、鉻系三大鐵合金品種產能集中度較高,約占鐵合金總產能的78%左右。其中,錳系鐵合金主要產能在西南地區,硅系鐵合金主要產能在西北地區,鉻系鐵合金主要產能分布在中東部地區。
鐵合金冶煉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煙氣粉塵主要是煙塵與鉬礦粉,含有二氧化硫、氧化鐵、氧化鋁等有害氣體及重金屬污染。從去年開始,我國環保部門嚴格要求鉬鐵企業全部安裝配套的環保設備后才能開爐生產,企業一般安裝脫硫除塵系統對粉塵進行回收回爐,但并不完善,仍有部分會排放到大氣及地表水中。
鐵合金產業的發展緊緊跟隨鋼鐵行業的步伐,從行業利潤率來看,鐵合金與鐵礦石焦炭一樣,屬于鋼鐵冶煉的上游行業,盈利水平與鋼鐵行業保持同向波動,受鋼鐵行業盈利水平下降影響,鐵合金產業利潤也明顯下降,其中釩鐵、硅錳、鉬鐵等價格已創歷史新低,在上游礦價也大幅下跌的局面下,冶煉企業勉強保本生產。(中國經濟導報)
|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