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改革
創新才能脫困和引領市場
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國企改革”是諸多關鍵詞之一。作為中鋁這艘央企大船的掌舵人,葛紅林又是如何思考改革之路?
“我認為企業改革最關鍵的,還是要增強創新能力。”葛紅林表示,我國經濟發展到當前水平,企業生命力的強弱取決于創新能力的大小。
葛紅林說,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經濟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經濟增長方式也從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現在,企業的發展,必須以創新驅動為中心,集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為一體的中心。”
葛紅林調任中鋁時,面對的是連續多年巨額虧損的難題,談及如何扭虧為盈,葛紅林用物體為例來闡述自己的思考,“物體分為動態和靜態。飛機、汽車、軌道交通等動態物體,正在向輕量化的方向發展。”在他眼里,這些都透露出市場需求的商機。對于中鋁虧損的狀況,他表示,企業發展經常會面臨各種困難,不能只用常規的方法去脫困,而應當用創新的方法去脫困,這也包括用創新去引領市場。
談環境
提高環保標準來治理
在調任中鋁后,葛紅林所在企業的生產與環保有著直接利害關系,如何在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這個話題成為記者與葛紅林此次“群采”中的焦點。
說到霧霾,葛紅林笑稱自己現在練就了一種“本領”,能目測PM2.5指數,“看看天的顏色,就知道有沒有污染。”說著,他望了幾眼天空,“至少在100以上。”
記者們馬上拿出手機查看,當天11時46分,北京的PM2.5指數為200多。
對于發展與環保之間的關系,葛紅林表示,發展工業一定會帶來一些污染,就像開車肯定會排放一些廢氣污染大氣。“舉個例子,在一個家的廚房、客廳、臥室,哪間房產生的污染最大?是廚房。但不能為了沒有污染,就不炒菜。”
在他看來,飯還是要吃,但要處理好關系。國家發展離不開工業,但工業企業的生產排放一定要符合國家的環保標準,而且要不斷提高,不斷改善。葛紅林表示,隨著生產力水平和環保技術的不斷提高、升級,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小。
講到如今身在中鋁后,未來是否有機會與四川深度合作的話題時,葛紅林表示,中鋁在四川有很多業務,包括銅、稀土和鋁合金等資源的合作。“目前,我們中鋁和中建在成都新都區有個項目,準備在當地建設鋁合金模架系統項目,第一期產量為5萬噸。”
最后,談到四川的經濟發展,葛紅林說:“據我了解,四川在生產鈦合金,如果形成產業鏈,將有可能會成為四川新的經濟增長點。”
特寫鏡頭
吃火鍋時的PM2.5也很厲害
葛紅林認為,要達到天藍水清的生活、居住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為PM2.5的減小做出力所能及的事。“不少人開著大排量的汽車,享受著空調,過著‘高碳’的生活,卻一直在呼吁‘低碳’。”在他看來,環保治理也是如此,不能只盯著別人嚴格要求,卻對自己寬松對待。話到這里,葛紅林提醒記者,“吃火鍋時的PM2.5也是很厲害的。你在吃的時候可別忘記了。”
- [責任編輯:Mango]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