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的新環境保護法已實施,這對很多企業來講是“地獄”,然而對于一些企業則是“天堂”——嚴苛的環保門檻必將把污染企業擋在游戲場外,為環保企業掃清道路。寧夏天元錳業集團董事長賈天將感慨:“環保將成為天元錳業在金屬錳行業的最大競爭力。”
寧夏天元錳業集團是一家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民營企業,是世界最大的電解金屬錳生產基地,也是國家重點行業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和寧夏新材料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寧夏天元錳業每年產生以錳渣為主的各類工業固廢860萬噸。這些固廢如不進行綜合利用,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還存在安全隱患和環境風險。
然而電解金屬錳廢渣的循環利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國際上通用的做法,就是按照環保要求在渣庫筑壩堆放。于是,為解決企業發展的環保“后顧之憂”,占據行業發展先機,天元錳業在寧夏自治區經信、環保等部門支持下,先后投入2億多元,聘請12名兩院院士和23位專家教授進行科研攻關,最終在廢渣無害化處理和氨氮回收利用上取得重大突破。通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聯合攻關,電解錳廢渣無害化處理后生產水泥,可使固廢利用率達51.69%。
“通過國內多家一流科研院所技術攻關,電解金屬錳廢渣循環利用這一世界性難題在寧夏天元錳業實現了突破。”全國錳業技術委員會委員曾湘波說,這對推動電解金屬錳行業提升環保水平具有劃時代意義。
在天元錳業廠區,人們可目睹“中國金屬錳行業環保最高水平實景圖”,“顛覆了以污染為特征的行業印象”。在這里,首創的酸霧吸收塔、氨氣收集處理等設備,使人身處化合車間仍能一塵不染;生產廢水“足不出戶”在廠區內被循環利用;投資15億元加緊建設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將破解世界性的“錳渣處理”難題,生產廢渣將在這里被“吃干榨盡”;密閉式鎳鐵礦熱爐尾氣余熱回收發電等項目,則實現了各環節的“熱不外排”。
“環保即生命”的發展理念、如影隨形的自主創新,成就了遠離原料和市場的天元錳業迅速坐上世界金屬錳行業“頭把交椅”。天元錳業與國內著名科研院所結成“產學研用”技術聯盟,研發出全國領先的還原焙燒工藝,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和產品的提純率,能用進口錳礦石淬煉純度超過99%的電解錳。目前,天元錳業每噸產品的綜合電耗比國外同行業低3500度以上;自主研發的技術使生產每噸金屬錳的除鐵成本,從120元降到低于6元;水循環利用,每年可節約用水120萬立方米。天元錳業還建立院士工作站,深化了“產學研用”合作……“這里的每一項技術進步,哪怕是小小的改進,都推動著世界電解錳行業的整體升級。”中國工程院院士段寧說。
在寧夏中寧,一條排污溝也見證了近年來天元錳業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努力。張裕溝兩側分布的企業除天元錳業外,還有寧夏興爾泰化工和寧夏東鑫冶金公司,到底是哪家企業排出的污水,企業間也有過不少“口水官司”。2013年春,天元錳業“自斷后路”以證清白。工人填平溝道,整理出20多畝地,全部種上了苜蓿和油葵,使可能的廢水沒了去路。如今,這條曾經的排污溝已綠意茵茵、生機勃勃。(來源:科技日報)
- [責任編輯:Mike.zha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