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5年,相對于市場上對鉻鎳漸濃的樂觀預期而言,更多的行業人士認為,鐵合金產業進入新常態的趨勢基本定格,作為最大品種的錳合金市場行情難有趨勢性改變。
受關稅因素影響,中國的錳合金市場總體上處于進不來、出不去的封閉狀態。雖然電解錳的出口關稅已被取消,但未完全堵上走私漏洞。對比近幾年的數據,2011年~2014年硅錳等錳系合金的產量大體上保持一致。如果剔除統計誤差,產量總體在1000萬~1100萬噸的區間。
自2011年南方電力供應緊張導致廣西、湖南、貴州等地的錳合金產量減少以后,以內蒙古、寧夏為代表的北方硅錳產業憑借著電力豐富與電價便宜等相對優勢異軍突起,加劇了供需失衡。2014年,河北地區的鋼鐵企業采購的含錳65%、含硅17%硅錳鐵合金價格較2011年全球均價低1500元/噸左右。
這幾年,國內新增的30000kVA及以上大型冶煉爐近20臺,主要分布在電力豐富的北方地區,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寧夏吉元6臺冶煉爐已經投產,化德一家企業規劃的10臺冶煉爐中已有2臺投產。豐鎮云峰化工等廠家舍棄了北方地區生產廠多年習慣的主流高價錳礦,偏好大功率爐型的生產效率。寧夏天元新增30萬噸電解錳產能、交城義望16萬噸金屬錳精煉工程竣工,進一步打破了北方地區錳合金市場的供需平衡。
北方各地不斷新增的先進大型冶煉爐,不僅徹底扭轉了錳合金產業“南多北少”導致“南鐵北運”的產業局面,而且徹底改變了錳合金價格“北高南低”的市場格局,使北方地區生產的錳合金的銷售區域一再向更南方向推進。2014年1月~10月份,江蘇某大型鋼廠的含錳65%、含硅17%硅錳鐵合金月均采購價格比河北地區鋼廠高出70元/噸左右。
錳礦降價現常態
從礦山型上市公司公布的有關數據以及其他信息分析,全球錳礦開采量在2014年依然保持20%左右的增長態勢,國產錳礦競爭力進一步下降,部分國產錳礦山已經停采。2014年10月份,拉哈里聯合錳礦公司(UMK)首席執行官曾表示,2013年~2014年,南非錳礦供應增長30%,價格下降27%。
錳礦價格在2014年4月份和5月份合計下降1.0美元/干公噸·度。2014年9月份,有礦山試探性地上調了10月份的裝船價格0.03美元/干公噸·度,直接導致買盤急劇減少,被迫進入保稅庫的錳礦數量不斷增加。一些大型錳礦山隨后公布裝船價格保持不變。
在進口錳礦價格下降的背景下,2014年中國錳礦的進口量再創新高,港口庫存高位徘徊,保稅庫等社會隱形庫存居高不下。2015年初,部分港口錳礦現貨價格再次跌落,價格倒掛使貿易商經營難度加大。
筆者分析認為,在2015年春季到來前,中國的鋼材和錳礦需求可能下降,考慮到西方圣誕節連接新年與中國春節等因素,盡管錳礦過剩的形勢不斷加劇,錳礦外盤下降的動力依然不大,中國買盤增加的意愿會減弱,2015年1月份、2月份的裝船價格將維持穩定。除非個別礦山的資金壓力實在太大,不得不拿出打破礦山價格聯盟格局的勇氣,率先下調價格以爭取市場份額,但需求暫不增,降價也無益。(來源:中國冶金報)
- [責任編輯:Sophi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