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年度調整及盈利指標的選取
為規避企業資產規模對相關財務指標的影響,本研究選取了滬深鋼鐵板塊中資產規模居前8位的中國鋼鐵上市公司,分別是鞍鋼股份、包鋼股份、寶鋼股份、河北鋼鐵、華菱鋼鐵、馬鋼股份、太鋼不銹、武鋼股份。在國外知名鋼鐵上市公司的選取方面,本研究遵循地域均衡的原則,在歐洲地區選取了安賽樂米塔爾、蒂森克虜伯,在美洲地區選取了美鋼聯、紐柯,在東亞地區選取了浦項制鐵、新日鐵住金。
鑒于部分國外鋼鐵上市公司的財年是跨公歷年度,本文對蒂森克虜伯、新日鐵住金跨公歷年度的財年報表進行調整,使中外鋼鐵上市公司的對比期限統一在公歷2013年內,保證其在各項財務指標的對比上不存在時間差異。本文所有涉及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數據均采用各上市公司2013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中的相關數據。
安賽樂米塔爾的2013年年報按照修訂后的《國際財務匯報準則》(IAS19R)、《國際財務匯報準則》(IFRS11),對其2012年財務報表相關指標數據進行了調整。為便于縱向對比,本文對安賽樂米塔爾2012年的財務指標選用其調整后的數據。蒂森克虜伯于2012~2013財年將其美洲的鋼鐵項目重新列為可持續經營項目,并對相關財務報表數據進行了調整。為便于縱向對比,本文對蒂森克虜伯2012年的財務指標選用其調整后的數據。
比較中外鋼鐵上市公司利潤表中各種利潤的構成情況,可以明確中外鋼鐵上市公司在銷售毛利潤、稅前收益(利潤總額)、凈收入(凈利潤)等方面有較高的一致性內涵,適于進行橫向對比。同時,中外鋼鐵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在總資產、凈資產的確認上基本一致,據此確定采用銷售毛利潤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凈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4項衍生性財務指標進行盈利情況分析。
中國鋼企的銷售毛利潤率處中檔水平
銷售毛利潤率是一定時期內企業營業毛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是反映企業主體業務獲利能力的一個指標。
由于美鋼聯、紐柯是將折舊、損耗和攤銷作為費用項目在營業利潤中有所體現,而其他10家企業則是將一定比例的折舊、損耗和攤銷納入到銷售成本中,因此美鋼聯、紐柯的銷售毛利潤率相比其他企業有虛增的成分。但如果將美鋼聯、紐柯的折舊、損耗和攤銷歸類到銷售成本當中,又會虛減美鋼聯、紐柯的銷售毛利潤率。鑒于此,本文對美鋼聯、紐柯的銷售毛利潤不做任何調整。
從表1可知:第一,銷售毛利潤率處于前3名的上市公司都是國外鋼鐵上市公司(浦項制鐵、新日鐵、蒂森克虜伯),而且其銷售毛利潤率均在12%以上,但安賽樂米塔爾、美鋼聯兩家國外上市公司的銷售毛利潤率均處于后3位,因此國外鋼鐵上市公司的銷售毛利潤率呈現出兩級分化現象。總體來看,日本、韓國鋼鐵上市公司表現優異。第二,鞍鋼股份、寶鋼股份、河北鋼鐵3家中國鋼鐵上市公司的銷售毛利潤率分別居第4位、第5位、第6位。總體來看,中國鋼鐵上市公司的銷售毛利潤率均處于中檔水平。
將14家中外鋼鐵上市公司2013年和2012年銷售毛利潤率進行對比,可以發現:蒂森克虜伯、紐柯、太鋼不銹、美鋼聯4家上市公司的2013年銷售毛利潤率低于2012年。其中,蒂森克虜伯、美鋼聯銷售毛利潤率的下降是因為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而營業成本同比增長;紐柯、太鋼不銹是因為營業收入的下降幅度大于營業成本的下降幅度。蒂森克虜伯的銷售營業成本增長,主要是因為其2013年的利潤報表中將美洲鋼鐵業務從“不可持續運營業務”又列為“可持續運營業務”。按德國相關財務制度規定,蒂森克虜伯在將美洲鋼鐵業務列入“不可持續業務”時,美洲鋼鐵業務收入不納入利潤報表中的營業收入項當中,而是將其虧損總額直接沖減“可持續業務”的稅后利潤。2012年,蒂森克虜伯利潤報表中的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當中未包含發生巨額虧損的美洲鋼鐵業務,因而依據其利潤報表所計算出的銷售毛利潤率有“虛高”的成分。當蒂森克虜伯2013年將美洲鋼鐵業務列入“可持續運營業務”時,其銷售毛利潤率顯然是下降的。
另外12家中外鋼鐵上市公司2013年的銷售毛利潤率均高于2012年。其中,鞍鋼股份2013年的銷售毛利潤率比2012年高8.43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其營業收入雖然下降了3%,但營業成本大幅下降了12%;新日鐵2013年的銷售毛利潤率比2012高5.11個百分點,因為其營業收入增長了18%,但其營業成本僅增長了15%。在14家中外鋼鐵上市公司中,新日鐵是唯一一家銷售收入逆勢大幅增長的企業,表明新日鐵重組住友金屬后的規模效益開始顯現。
國外鋼企的凈利潤率出現兩極分化
銷售凈利潤率是企業凈利潤與營業收入之間的比率。一般來說,銷售凈利潤率越高,企業獲得凈利潤的能力就越強。提高銷售凈利潤率,要求企業在擴大銷售的同時,努力改進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努力控制并降低各類費用。
從表2可知:第一,14家中外鋼鐵上市公司中,僅有11家鋼鐵上市公司的銷售凈利潤率為正值,其中中國鋼鐵上市公司的銷售凈利潤率全部為正值,但武鋼股份、太鋼不銹、馬鋼股份、華菱鋼鐵、河北鋼鐵5家公司的銷售凈利潤率均低于0.5%,與浦項制鐵、新日鐵、紐柯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很難說中國鋼鐵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水平高于國外鋼鐵上市公司。第二,3家銷售凈利潤率為負值的上市公司全部為國外鋼鐵上市公司,其中美鋼聯的凈利潤率與其他企業相比處于較為明顯的劣勢。第三,國外6家鋼鐵上市公司在凈利潤率方面呈現兩級分化的現象。一方面,浦項制鐵、新日鐵、紐柯3家上市公司位居前列;另一方面,美鋼聯、安賽樂米塔爾、蒂森克虜伯的凈利潤率為負值,特別是美國的兩家企業(紐柯、美鋼聯)在銷售凈利潤率方面存在著較大反差,說明不同企業處于同樣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的產品結構、經營模式和應對市場挑戰的措施是否得當都決定了企業的最終經營效果。
將14家中外鋼鐵上市公司2013年和2012年銷售凈利潤率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只有浦項制鐵、寶鋼股份、包鋼股份、太鋼不銹、美鋼聯5家上市公司的2013年銷售凈利潤率低于2012年。其中,美鋼聯的銷售凈利潤率下降幅度最大,2013年比2012年下降了9.58個百分點,主要源于以下原因:一是銷售凈利潤大幅下降,二是計提了18億美元的商譽減值準備。商譽的下降一方面拉低了美鋼聯的信用等級,另一方面提高了美鋼聯的融資成本。
有11家鋼鐵上市公司的2013年銷售凈利潤率均高于2012年。其中,新日鐵的2013年銷售凈利潤率比2012高10.42個百分點,實現了由虧轉盈。新日鐵銷售凈利潤率的大幅提高,一是源于銷售凈利潤率的增長,二是源于其固定資產的減值損失比2012年減少了2785億日元,出售有價證券的損失比2012年減少了1820億日元。蒂森克虜伯的2013年銷售凈利潤率比2012提高了7.47個百分點,雖然依舊虧損,但屬于大幅減虧。這主要是因為其美洲鋼鐵業務的大幅減虧。鞍鋼股份、馬鋼股份、華菱鋼鐵3家中國鋼鐵上市公司的銷售凈利潤率提升主要源于其扭虧為盈。
中國鋼企的總資產凈利潤率尚存差距
總資產凈利潤率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凈利潤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該指標能夠較好地反映企業資產的綜合利用效果,也是衡量企業利用債權人和所有者權益總額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標。總資產凈利潤率越高,說明企業資產的利用效果越好,整個企業的活力越強,經營管理水平越高。
從表3可知:第一,紐柯、新日鐵、浦項制鐵3家國外鋼鐵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凈利潤率居前3位,中國鋼鐵上市公司中僅有寶鋼股份的總資產凈利潤率與這3家較為接近。與其他12家公司相比,上述4家上市公司保持著較大的領先優勢。第二,紐柯的總資產凈利潤率高達3.85%,這一方面與其在工藝上以電爐煉鋼為主導致固定資產規模相對小于高爐-轉爐等長流程鋼鐵企業有關,另一方面與其良好的盈利水平有關。第三,安賽樂米塔爾、蒂森克虜伯、美鋼聯3家國外鋼鐵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凈利潤率排名墊底,與這3家上市公司的凈利潤表現為虧損相關聯。第四,除寶鋼股份外的7家中國鋼鐵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凈利潤率雖為正值,但都低于1%,與紐柯、新日鐵、浦項制鐵、寶鋼股份存在較大差距。這主要是因為這7家中國鋼鐵上市公司的凈利潤規模偏小,而且包鋼股份、河北鋼鐵的總資產規模大幅擴張進一步拉低了其總資產凈利潤率。
將14家中外鋼鐵上市公司的2012年和2013年總資產凈利潤率進行對比,可以發現:有7家鋼鐵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凈收益率同比正增長。其中,蒂森克虜伯比上一年度高7.68個百分點,新日鐵比上一年度高7.2個百分點,但前者屬于大幅減虧,后者屬于扭虧為盈;蒂森克虜伯的總資產凈利潤率增長主要源于其在總資產規模保持小幅擴張的前提下,實現了大幅減虧;新日鐵是在總資產規模同比擴大4.1%的前提下,凈利潤大幅提高了190%。在總資產凈利潤率同比下降的7家鋼鐵上市公司中,美鋼聯下降了11.9個百分點,其他6家上市公司的下降程度均未超過2個百分點。美鋼聯的總資產凈利潤率大幅下降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2013年比2012年的虧損狀況進一步惡化,虧損額由1.25億美元增至16.72億美元;二是2013年美鋼聯的總資產規模削減了近21億美元,總資產規模同比縮小了13.63%。對虧損企業而言,總資產規模的縮小會進一步惡化其總資產凈利潤率指標。
中國鋼企的凈資產收益率有待提高
凈資產收益率是凈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率。該指標從企業所有者的角度來衡量投資報酬率,反映了企業所有者所獲投資報酬的大小,同時可以衡量公司對股東投入資本的利用效率。分析凈資產收益率,不但可以判斷企業的投資效益,了解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是所有者考核其投入企業資本保值增值程度的基本途徑。該指標值越高,說明上市公司凈資產的獲利能力越大,投資者的利益保障程度就越大。
從表4可知:第一,新日鐵、紐柯的凈資產收益率保持在7.4%左右,遙遙領先于其他12家鋼鐵上市公司。第二,美鋼聯、蒂森克虜伯兩家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在-49%左右,排名墊底。第三,蒂森克虜伯的總資產凈利潤率比美鋼聯高8.24個百分點,但其凈資產收益率與美鋼聯持平。這主要源于蒂森克虜伯的凈資產規模較小,凈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僅為9.23%,而美鋼聯的凈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為25.47%。對于虧損企業,凈資產越低會惡化其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第四,8家中國鋼鐵上市公司中,僅寶鋼股份的凈資產收益率為5%,排名第3位,其他7家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均未超過3%,股東的收益狀況明顯弱于新日鐵等3家國外公司。
將14家中外鋼鐵上市公司的2012年和2013年凈資產收益率進行對比,可以發現:有8家鋼鐵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凈收益率同比正增長。其中,華菱鋼鐵比上一年度高29.04個百分點,新日鐵高17.25個百分點,馬鋼股份高16.11個百分點,蒂森克虜伯高15.12個百分點。華菱鋼鐵的凈資產收益率提升幅度較大,一方面源于其凈利潤由虧轉盈;另一方面源于其凈資產規模較小,所有者權益占總資產的比重僅為18.27%,在8家中國鋼鐵上市公司中所有者權益占比最低,放大了其2013年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蒂森克虜伯的情況與華菱鋼鐵基本相似。新日鐵、馬鋼股份凈資產收益率的提高有較高的內在質量。在凈資產收益率同比下降的6家鋼鐵上市公司中,美鋼聯下降了46.35個百分點,其他5家公司的下降幅度均沒有超過5個百分點。
中外鋼企盈利情況綜合評價
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4項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后,代入主成分分析模型,依據模型計算出中外鋼鐵上市公司盈利情況綜合評價數值。(見表5)
從表5可知:第一,新日鐵、浦項制鐵兩家公司的2013年盈利狀況最優,并與其他14家公司保持較大的領先優勢。第二,紐柯、寶鋼股份的盈利狀況較優,雖然與新日鐵、浦項制鐵存在一定差距,但與其他12家公司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第三,鞍鋼股份、太鋼不銹、包鋼股份、武鋼股份、河北鋼鐵、華菱鋼鐵、馬鋼股份7家中國鋼鐵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較為接近,表現出較為突出的中國鋼鐵企業群體特征,即盈利水平處于微利狀態。但是,如果參照國外財務制度,及時提取庫存減值準備、社會聲譽減值準備,部分中國鋼鐵上市公司所隱藏的潛虧就會被“挖掘”出來,此時的盈利情況難以好于安賽樂米塔爾、蒂森克虜伯、美鋼聯3家國外公司。第四,蒂森克虜伯雖然在銷售毛利潤率上排名第3位,但該指標權重較低,而其在其他權重系數較高指標的排名中均居后兩位。第五,安賽樂米塔爾、蒂森克虜伯、美鋼聯3家外國公司的盈利情況綜合分值居后3位,但分值差距較大。例如,蒂森克虜伯比美鋼聯高37分,遠高于其他排名鄰近的上市公司間的差值。這說明這3家國外上市公司間的盈利情況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安賽樂米塔爾、蒂森克虜伯屬于大幅減虧,即財務狀況逐步向好的方向發展;美鋼聯屬于虧損狀況持續惡化,但如果美鋼聯未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則其凈利益會調整為1.34億美元,因此美鋼聯凈虧損的內涵與中國上市公司的凈虧損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國冶金報)
- [責任編輯:Sophi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