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近日舉行的“2014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中國罕王首席執行官潘國成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已經有8至10家中國公司計劃在印尼進行相關的投資,建立鎳礦冶煉廠,“有一些冶煉廠基本完工,像今年應有4到5家冶煉廠正式投產,他們的產量將會達到五萬到六萬噸鎳礦左右”。
據了解,隨著中國企業在印尼新冶煉廠的建成,新增產量將在八萬到十萬噸左右。
中國罕王同樣也宣布了在印尼新建鎳礦冶煉廠的計劃。目前,該公司在印尼的蘇拉威西北科納威有自己的鎳礦資產,該項目礦區面積78.7平方公里,JORC資源量為3.5億噸紅土鎳礦、480萬噸鎳金屬量,目前已在在產、擴建階段,具備每年采礦300萬噸的能力。
中國企業如此“高調”進軍印尼,源于當地實施的一項禁礦令,讓企業所需的鎳礦供應出現嚴重短缺。
從今年開始,印尼原礦出口禁令正式生效,當地試圖通過禁止一些礦石出口,來鼓勵外國投資者將礦石的一些冶煉和精煉工作留在印尼當地,留給印尼當地的冶煉和精煉產業。
“在印尼禁礦令出臺之后,我們其實有4000到5000噸的供應,在全球的進口中占了很大的份額,但禁令出臺之后,我們在這方面也會受到一些影響。”潘國成說。
2008年以來,全球金屬鎳供應增長主要來自中國,而中國大部分增長量來自于使用印尼紅土鎳礦冶煉獲得的NPI產品。數據顯示,中國去年紅土鎳礦總進口量超過7000萬噸,其中58%來自印尼,所進口的紅土鎳礦礦石以中高品位為主。
不止是中國罕王,印尼禁礦政策正式實施后,金屬鎳的供應缺口達到30萬噸到35萬噸,中國大部分的NPI冶煉設施一度陷入“無米下炊”的境地。
潘國成認為,即使未來有新增的10萬鎳礦產量支撐,仍然不能夠完全彌補中國在禁礦令之后的原礦缺口。他認為,鎳礦供應不足的事實,至少會持續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今后幾年鎳礦的情況仍會面臨重大短缺,這使得金屬鎳價將得到較長時期的支撐。”現場一位鎳礦投資商如是稱。
本報記者掌握的一份數據顯示,基于供需關系和鎳冶煉的巨大資本投入要求,鎳金屬未來兩年每噸平均價格將在25000~27000美元區間波動,在未來6年內將處于22000美元/噸以上,除非印尼紅土鎳礦原礦出口解禁。
實際上,禁令頒布后,也讓印尼政府感到左右為難,“印尼政府一邊確實很有必要極大的推進當地相關產業的工業化進程,但是在另一方面這個禁令也帶來了很大的消極影響,由于政府禁止了這種原始礦石的出口,極大減少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這一背景下,在印尼擁有高品質紅土鎳礦和建廠成了中國企業的選擇。但想要在印尼建廠并非沒有挑戰。
目前,印尼政府對外國投資者持歡迎態度,他們支持和鼓勵外國投資者到印尼建立冶煉廠。“從法律和政策角度來說,整個環境是比較有利的,而且法律法規也是大大的支持這一趨勢。”前述鎳礦投資商說。
但潘國成的體會是,在印尼進行投資,最棘手的是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府的腐敗問題。“印尼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停留在高度初級的階段,新來的投資者必須要把投資的很大一部分用到基礎設施建設中來,只有把基礎設施花了一大筆錢建好,才有可能開始實質的生產。”以電為例,如果建立起來冶煉廠就會有很大的冶煉需求,但當地的電力供應并不充足,“對于外國企業來說,比方說50%-80%的總投資比例將會用于改善基礎設施,這是非常大的障礙”。
潘國成希望,隨著印尼總統的選舉,還有企業與印尼相關伙伴的關系建立,印尼國內的投資環境、法制環境等都能得到改善,這有利于企業在印尼投資的擴大和發展。
- [責任編輯:Ju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