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正在努力擺脫市場低迷的困境。
10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聯合舉行煤炭行業脫困情況新聞通氣會。會議提出,近期我國煤炭脫困工作的重點是制止違法違規建設生產、超能力生產、不安全生產,著力化解過剩產能,限制劣質煤的流通和使用以及推動煤炭結構調整等。
最突出問題:產能結構性過剩
今年以來,煤炭行業延續下行態勢。統計數據顯示,全社會煤炭庫存已連續34個月超過3億噸,其中煤礦庫存1.1億噸,為歷史最高水平;1-8月,全行業利潤同比下降46%,大中型煤炭企業虧損面近70%。
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嚴天科在通氣會上表示,國內煤炭供應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產能出現結構性過剩,“一些地區違法違規建設生產現象突出,加劇了供大于求的矛盾”。
據有關部門測算,目前全國違法違規建設生產、超能力生產、不安全生產產能達幾億噸,沖擊了煤炭市場的正常秩序。各地如果能把這些違法違規的產能產量壓下來,就可以很大程度緩解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
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煤炭市場需求低速增長與產能結構性過剩、進口煤保持高位的矛盾仍將繼續。據嚴天科介紹,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力度持續加大,預計2014年,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等發電量將達到1.46萬億千瓦時,比2013年增長約0.29萬億千瓦時,頂替煤炭消費量約1.3億噸。此外,京津冀魯四省市今年將壓減原煤消費量1700萬噸。
針對此種形勢,四部門提出,制止違法違規建設生產、超能力生產、不安全生產,著力化解過剩產能是當前煤炭行業脫困工作的重中之重。
據了解,針對超能力生產等違法違規問題,國家能源局已經組織各地建立產能公告制度。目前,25個產煤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經分7批履行產能公告手續,共計6816個煤礦,產能31.2億噸。5925份《煤礦按照登記公布生產能力組織生產的承諾書》已在多個網站進行公示,各地超能力生產的舉報電話也已公布,鼓勵社會進行監督。
“標本兼治”助脫困
國家發改委運行局巡視員許之敏指出,煤炭業脫困需標本兼治。除了調控產量、規范生產、稅費改革之外,四部門還將限制劣質煤流通和使用、嚴格煤礦準入標準,以及通過采取一系列配套管理改革措施,持續地推動煤礦業進行深刻調整。
此前,控制煤炭產量被認為是解決供大于求矛盾的關鍵。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未來將通過加強市場監測和行業會商協調,動員大型央企調控產量。神華集團7月底宣布開始限產減銷,今年將限產5000萬噸,減銷6000萬噸。中煤集團8月份生產計劃比原計劃減少300萬噸,減幅17.44%。此外,同煤等許多大型煤炭企業也已表態減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脫困工作不再沿用過去行政色彩濃厚的手段,而是更注重對經濟、法律手段的綜合運用,例如通過資源稅計價從征改革、研究制定《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限制劣質煤的使用,研究建立老國企、落后煤礦企業退出機制,從根本上調整煤礦產業結構。”許之敏說。
會議明確,將禁止高灰高硫進口煤的使用,環保、質檢部門將組織開展進口劣質煤專項檢查,環保部門要將重點地區火電廠使用高硫、高灰燃煤和排放達標情況進行排查。對于國內劣質煤業將一視同仁,采取限制措施。
“從長遠看,必須通過化解過剩和淘汰落后產能,建立退出機制,從而調整煤炭行業結構,促進煤炭行業從根本上實現脫困。”國家煤礦安監局行管司副司長孫慶國說。
四部門要求各地加快煤礦關閉淘汰工作進度,確保年底前完成關閉煤礦800處、力爭1000處的目標。同時規定,今后一定時期,凡新建煤礦項目和新增產能,必須按一定比例淘汰落后產能,并相應安置關閉煤礦職工。
- [責任編輯:tianxiao]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