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鐵礦豐富的國家有:中國(2億噸)、澳大利亞(1.6億噸)、印度(8500萬噸)、南非(6300萬噸)、巴西(4300萬噸)。 金紅石主要分布:澳大利亞(2400萬噸)、南非(830萬噸)、印度(740萬噸)、塞拉利昂(380萬噸)。
中國鈦資源儲量分布情況
根據2014年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公布的資料,2013年全球鈦鐵礦儲量7億噸;金紅石儲量4800萬噸,二者合計儲量約7.5億噸,而我國的鈦資源儲備約2億噸,占到全球總儲量的28.6%,鈦鐵礦儲量位居世界第一。
我國探明的鈦資源分布在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108個礦區,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河北承德、云南、海南、廣西和廣東,其中以四川儲量最大。
全國原生鈦鐵礦共有45處,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和河北承德,2011年我國原生鈦鐵礦儲量2.46億噸,是我國最主要的鈦礦資源.
鈦鐵砂礦資源有85處,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廣東、廣西等地,儲量500萬噸,也是我國重要的鈦礦資源。相比之下,金紅石礦資源較少,資源產地41處,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和山西等地,儲量僅有200萬噸。
全球鈦產品產量
根據2014年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公布的資料,2013年全球海綿鈦產量22萬噸,其中近10萬噸由中國供應,俄羅斯(4.5萬噸),日本(4萬噸),哈斯克斯坦(2.7萬噸)和烏克蘭(1萬噸)。
2011年世界鈦精礦的產量為670萬噸,相比2010年產量640萬噸,同比增長了4.69%。產量領先的國家主要有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印度、莫桑比克、中國、越南等國家。澳大利亞年產130萬噸(TiO2 計),占世界年產量的19.4%,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鈦產品產量
海綿鈦
根據有色協會對海綿鈦六大生產地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我國海綿鈦產量為109000噸。同比上漲了18.5%。其中:遼寧地區產量為31803噸,同比增加4.89%,占全國產量的41.4%;貴州地區產量為20677噸,同比增長42.57%,占全國產量的26.9%;河南地區產量為10782噸,同比增長6.74%,占全國產量的14.0%;河北地區產量為9082噸,同比增長為45.94%,占全國產量的11.8%。
我國是海綿鈦的生產大國,占到全球產能的1/2。但是,從近幾年的市場來看,我國海綿鈦行業出來明顯的產能過剩現象,而且呈現日益突出的趨勢。海綿鈦業屬國家戰略新材料領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應用領域的拓展,需求量會逐漸擴大。海綿鈦建設周期長,短期內滿足未來發展需求出現的暫時性產能過剩是正常狀況。但是若持續下去,問題將會惡化。海綿鈦行業經過多年的無序發展,市場競爭極為激烈,而這些企業并沒有從產品結構區分開來,為了行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兼并重組,提高海綿鈦行業集中度是比較好的選擇。同時加強技術創新,促進產品結構升級,努力搶占高端海綿鈦應用領域也是企業走出低谷的重要出路。
按照我國鈦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鈦材用海綿鈦的產能將控制在10萬噸/年以內,其中海綿鈦MHTiO品級率70%以上;同時,要收縮現有企業數量,提高鈦產業的聚集度,預計形成3-5家世界級的大企業(海綿鈦或錠的產量過萬噸),發揮規模效益優勢,鈦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鈦精礦
鈦精礦產品是鈦白粉、高鈦渣、海綿鈦等下游鈦產品生產的基礎原料。鈦精礦的產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鈦行業的發展。因此,本部分產量數據集中于鈦精礦的產量及地區分布。
2012年四川鈦精礦一直遙遙領先于其他地區總產量為150.1萬噸,緊跟其后的是海南和云南,其產量分別為64萬噸、62.1萬噸。
四川攀枝花地區是我國最大的鈦精礦產地,占國內總產量的46%;云南次之,占總產量的32%。但上述兩地多為釩鈦磁鐵礦,品位低,雜質含量高,不適合作為海綿鈦及高品質鈦白粉產品的原料。2010年攀鋼釩鈦生產34.2萬噸鈦精粉。目前,以這兩個地區所產鈦精礦生產出的高鈦渣一般品位在87%~88%,而用于四氯化鈦及海綿鈦生產的高鈦渣一般要求其品位在90%~92%。海南及兩廣地區鈦精礦以砂礦為主,品位較高,既可用于生產海綿鈦,也可用于生產鈦白粉。
我國鈦資源豐富,但是礦石二氧化鈦的含量普遍偏低,品位不高。每年需要從澳大利亞、越南、印度、印尼等大國大量進口鈦精礦,從圖中可以看到,越南是我國進口鈦精礦的最大進口國,其次是澳大利亞和印度。
- [責任編輯:Mango]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