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鉬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儲量約430萬噸,占全球鉬儲量的比重約44%;同時我國也是全球鉬產量最大的國家。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是鉬產品的凈出口國,從2005年起,中國取消了對鉬來料加工貿易的優惠政策,使2006年以來中國鉬精礦進口量和焙燒鉬精礦、鉬鐵的出口量有較大幅度的減少。2007年,中國實施鉬產品出口配額政策,對鉬爐料等初級產品出口進行限制,導致出口量進一步減少。2008-2014年,中國金屬鉬出口配額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2009-2011年,我國金屬鉬出口配額均為2.55萬噸。2012-2014年,我國金屬鉬出口配額均為2.5萬噸。
隨著國家對鉬行業的政策調控效果逐漸顯現,在國內鉬產量快速上升,近三年我國鉬精礦年產量均在10萬噸左右,2013年產量更是高達11.1萬噸;而我國近年鉬精礦的消費量在7萬噸左右,鉬精礦持續多年產能過剩,價格承壓。
但隨著美國、日本、歐盟針對中國的稀土、鎢、鉬貿易訴訟案的中國敗訴,我國將不得不取消已實行數年的針對稀土、鎢、鉬采取的出口關稅、出口配額等措施。這樣一來,我國大量過剩的鉬將會出口到國外,而智利鉬產量的增加加劇了全球鉬供大于求的局面,預計未來我國鉬資源的流失會加劇。
而鉬是非常重要的金屬,號稱戰略金屬,被廣泛應用于冶金機械、電氣國防、航天航空等領域,因此我國必須加快鉬資源的戰略儲備,從礦山開采、行業整合、環境保護、出口管理等多方面進行產量的控制,加快建立鉬精礦儲備制度。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Mango]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