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 多晶硅 行業緩慢復蘇的大背景下,國內首家千噸級多晶硅生產企業——四川樂山新 光硅 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光硅業)如今卻正面臨破產清算的窘況。
近日,公司兩大股東 川投能源 (600674.SH)、 天威保變 (600550.SH)分別發布公告稱,已收到《四川省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通知書》,該院根據 川投能源 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請,裁定受理新光硅業破產清算一案。
公開信息顯示,新光硅業曾是國內最早一家投產千噸級多晶硅的企業,也曾是中國多晶硅市場的獲利者。其注冊資本達3.62億元,主要生產銷售多晶硅、單晶硅、單晶硅切片、高純金屬等相關產品等。
被川投能源、天威保變兩大股東寄予厚望的新光硅業,自2011年光伏產業步入低谷期便開始了漫長的“停產技改”,近三年合計虧損額更是高達11.5億元,而截至去年底,新光硅業資產總額為6.23億元。為甩掉多晶硅包袱,去年11月川投能源曾宣布計劃聯合通威集團對其進行重組。但如今新光硅業申請破產,顯示此前的重組努力或已失敗。
3年虧11.5億
9月6日,新光硅業第一大股東川投能源發布公告稱,因參股公司四川新光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公司于8月25日正式以債權人的身份,向四川省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參股33.14%的新光硅業進行破產清算。
根據公告,9月4日,川投能源正式收到《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同時收到新光硅業轉發的《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通知書》,樂山中院于9月3日正式受理川投能源對新光硅業的破產清算申請。
公開資料顯示,新光硅業成立于 2000年 10月,是國內首家具備千噸級多晶硅產能的生產企業,并擁有多項多晶硅生產核心技術和頂尖專家團隊,同時公司還是國內多晶硅行業技術標準制定者。目前,川投能源、天威保變分別持有新光硅業33.14%和30.38%的股權。
據悉成立于2000年10月的新光硅業,其1260噸/年多晶硅項目是國家發改委2001年批準建設的第一個高技術示范性產業化項目,概算總投資約12.9億元。2007年2月投料試車取得一次性成功。論成立的時間,其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多晶硅產業的“鼻祖”。
新光硅業自成立起隸屬于四川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川投能源以近4.2億元的代價拿下新光硅業38.9%股權,其中支付現金3.71億元,以江油燃煤12.605%股權作價支付4882.45萬元。據媒體梳理,新光硅業最初資產總額一度高達近20億元,凈資產逾10億元。
收購完成的第一年,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新光硅業第四季度的產品銷售價格大幅度下降,但是新光硅業在2008年仍實現凈利潤8.07億元,為川投能源帶來3.14億元的收益。
然而好景不長,川投能源2009年年報顯示,當年新光硅業的盈利即已同比下降了89.67%,這也導致當年川投能源的凈利潤同比下降超過五成。到了2010年新光硅業的經營情況持續惡化,其凈利潤已經僅有173.88萬元。
在2011年多晶硅價格大跌的背景下,新光硅業選擇了停產技改,自此公司便陷入了連年虧損的困境。數據顯示,2011年公司凈利潤為-3752.73萬元,2012年虧損額擴大至4.1億元,去年虧損額更是增加至7.09億元。近三年合計虧損額達到11.5億元,而截至2013年12月31日,新光硅業資產總額6.22億元,負債總額6.34億元,所有者權益-1126萬元。
有分析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指出,多晶硅屬于高技術門檻、高投資的行業,即便是進行技改,也沒有那么容易脫離虧損狀態,畢竟技術有限,而且設備也要更新。在耗能方面,如果企業做到2000~3000噸以上,能夠做到循環使用的話,不僅可以增加規模效應,高耗能問題也是可以改善的。
此前,川投能源一直將新光硅業的停產技改歸于“受世界經濟增速減緩、歐債危機不斷深化和擴大、歐洲發達國家進一步削減光伏發電補貼、銀行限貸、市場萎縮等多重因素影響,致使新光硅業技改停滯”。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由于2008年前后的幾年多晶硅價格暴漲,受此刺激國內多晶硅產業發展非常快,但相比之下,樂山的多晶硅生產企業比較分散,投入持續性也差一些,加上樂山電價比較高,已然沒有競爭優勢,因此樂山的多晶硅企業就被其他企業超過了。
重組擱淺?
川投能源董秘龔圓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言“為了盤活新光硅業,還是做了很多努力,只不過都沒走通。如果真想救活,需要資金、技術等大量支持。股東之間意見難以達成一致,一些股東既想不出好的方法,又不愿意再投入,這也是為什么新光硅業連破產都拖到今天”。
新光硅業自2011年停產后資金也嚴重匱乏,已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主要依靠大股東川投能源委托貸款維持生存。
川投能源近三年年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8日川投能源已經累計向新光硅業提供了3.4億元委托貸款,到期貸款總計6500萬元,其中2013年12月歸還4000萬元,逾期貸款金額為2500萬元。而到2013年末,新光硅業的資產總額為6.23億元,負債總額6.34億元,已經資不抵債。
為甩掉多晶硅包袱,川投能源曾打算引入通威集團對新光硅業進行重組。去年11月6日,川投能源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川投集團與通威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通威集團將對川投能源持有38.9%股權的新光硅業進行重組。
此外川投能源官網消息也顯示,今年1月7日,川投能源前總經理趙德勝率隊與樂山市政府洽談新光硅業重組事宜,其中新光硅業總經理陳長江、川投能源副總經理謝洪先、通威集團常務副總裁禚玉嬌也參與會談。
此前,一度有消息稱通威集團旗下永祥股份成為可能性最大的接盤者。然而今年5月24日,川投能源公告稱正式啟動新光硅業的破產程序。不過,隨著樂山中院受理申請,新光硅業的破產清算程序也正式啟動。重組不僅意味著相關方要面臨新光硅業巨額債務問題,后續的技改投入也將是“無底洞”。而此次川投能源宣布申請新光硅業破產,顯示此前的重組努力或已失敗。
對于重組失敗這一說法,潛在重組方通威集團旗下的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此前曾公開予以否認,“雙方依然在接觸、爭取找到最佳方案,為各方都創造最大價值。在進一步推行舉措的過程中,永祥股份對新光硅業的重組一定是從市場機制考慮,包括過去的債務等相關條件。對永祥股份來講,不能接一個包袱。同時,作為川投能源,國有資產亦不能隨便減值處理。”
據了解,企業申請破產需經過破產受理、破產審查、破產公告和召開債權人會議等數個環節。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至破產宣告前,經審查發現債務人不符合破產條件的,可以裁定駁回申請。目前,新光硅業的破產仍處于前期階段,在法院未做出最終判定前,公司破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 [責任編輯:Yueleil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