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及第二批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其中,河北涉及的企業總共有200家。
根據名單,河北20家鋼鐵企業、102家水泥企業需要淘汰煉鐵產能940.5萬噸和煉鋼產能320萬噸,水泥產能3208萬噸。此外,河北還有34家造紙企業、15家印染企業、15家平板玻璃企業、3家焦炭企業、5家鐵合金生產企業、2家制革企業、2家鉛蓄電池(極板及組裝)生產企業、1家銅(含再生銅)生產企業、1家鉛(含再生鉛)生產企業進入名單。
按工信部規定,在今年9月底前,列入公告名單內企業的生產線(設備)都需關停,并確保在今年年底前徹底拆除淘汰。從名單來看,河北相關產業淘汰產能占淘汰總量比例較高,涉及企業相對較多,波及的相應產業工人數量較大。
如今,河北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表示即使犧牲部分GDP和財政收入,即使頂著大批人員再就業的壓力,也要堅決落實淘汰過剩產能。
不過,據中國商報記者調查了解,河北一些地方在具體執行時,對涉及到工人的安置和相關企業下一步的安排等相關政策還亟待細化和落實。
“按時實現”信心滿滿
據記者了解,此次河北淘汰過剩產能行動的牽頭單位是河北省工信廳。當記者就上述企業及相應生產線關停時間表、下一步安排、工人安置措施以及對應工業轉型規劃等問題向河北省工信廳提出采訪請求時,被婉言謝絕。對方只是表示,此次行動作為落實上級部門的要求,不適宜多講。而當記者聯系河北省發改委希望對是否有配套項目規劃和引入作進一步了解時,河北省發改委方面也以并非這次行動的主導方為由回絕了。
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工信部要求落實的相應行動,目的是淘汰落后的工業產能和拆除過剩產能,此外還有“治污減排”、提高和維護對應地區大氣氣候等自然環境的目的,行政色彩較濃,推行力度很大。
據河北省工信廳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該項行動進展順利,推行迅速,預計將于今年11月底完成相關產能的淘汰和拆除。按時完成相應任務,“毫無壓力”。這位工作人員稱,方案是經過充分的前期調研,絕非臨時而定。此前,就將對應的諸如水泥、玻璃等淘汰過剩產能任務下達到各市區,各市區及地方經過摸底,將所轄區的企業中排污不達標、落后及過剩產能的企業層層上報,最終才經由國家層面的部門批復生成名單予以公布。因此,各市區可以說早有準備,也都有配套的人員安置、企業賠償等措施。目標落實難度也被最大程度減小了。
那么,實際情況是否如這位工作人員所言呢?據了解,此次行動確實推行力度很大,并且如前所述,各地方對相應淘汰過剩企業提前就“心中有數”。事實上,據記者了解,名單中有些企業及生產線在工信部公布之前就已經拆除完畢。例如位于河北平山的石家莊恒達鑫商貿有限公司、隆鑫水泥、宋家峪水泥等企業的爆破拆除工作早在今年2月就已進行和實現。
而此番公布的河北淘汰過剩產能企業名單中,如今有不少企業的電話已無人接聽或成為空號。據業內知情人士介紹,那些企業已經關停,“人已不在了,自然再聯系不上了。”
配套措施亟待細化
記者在對相應涉事企業的采訪中發現,在政策落實過程中,一些地方對離崗工人的安置以及相關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引導等配套措施還有待細化。
位于河北邯鄲的某鋼鐵企業的一位部門負責人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已關停要求淘汰的相應生產線。“根據工信部的要求,相關落后產能企業必須關停,這是一定要實現的。”這位負責人表示。據了解,當地落實政策的部門對企業工人還缺少扶助和補貼的具體措施。幸運的是,該企業體量相對較大,淘汰生產線所涉工人并沒遭遇解聘或“放假”,而是要經過二次培訓,力爭實現轉崗,安排到其他生產線去。“畢竟轉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人到新生產線不是很快就能適應。”同時,企業會對所涉員工每人有200元至300元的補貼。
然而,不是所有涉及企業的工人都這么幸運。中國商報記者在采訪河北三河某水泥廠時了解到,該企業已經關停,工廠只有少量留守人員。
記者從工廠負責人那里了解到,工廠停工后,相關部門承諾對企業拆除的設備會有一定補貼,不過資金尚未落實到位,而離崗工人由企業自行安置,現在企業已解聘所有臨時工,對工作時間較長的工人暫時安排留守工廠。面對企業下一步的安排,該負責人表示對相應政策尚不了解,對于留守工人的前途目前也不好做出保證。
中國商報記者對位于多個地市區的相關企業采訪發現,上述現象絕非個案。記者對河北邢臺某較大規模鋼鐵企業工作人員采訪時,該工作人員稱,企業難免受到影響,“好比家里原來有兩輛車,現在少了一輛。”在被問及對淘汰設備和員工有無補貼時,該工作人員表示還沒有聽說。
部門間如何緊密配合
記者從接近河北省工信廳及發改委等部門的相關人士了解到,河北省的產業布局調整涉及到當地發改委、工信廳、環保廳等多個部門,是一個綜合性問題,處理起來相對復雜。
其中,產能的公示、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等政策的制定由河北省工信廳負責;而發展戰略規劃、項目的引入、審批由河北省發改委負責;而治污減排、霧霾管控等環境保護的事項則由河北省環保廳負責;下崗工人安置又涉及到勞動保障部門。
不同部門之間不相統屬,工作錯綜交織,加大了工作中的難度。這些年來,盡管大力倡導轉變發展方式,通過壓縮落后產能促進節能減排,但鋼鐵、水泥、煤炭等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業項目卻越來越多。以河北為例,鋼材產量從2010年的16757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19226萬噸、2012年的20995萬噸、2013年的22861萬噸。
如今,是河北最艱難的時刻,壓鋼、壓煤、壓水泥、壓玻璃,河北正在經歷傷筋動骨調整的陣痛。河北上半年經濟增長5.8%,仍處于多年來同期最低,居于全國倒數第二。如何避免“產能壓下去、產業斷崖來”成為當下一個難題。
不過,河北省工信廳的工作人員表示,各部門的努力配合還是做了不少實事。以河北省工信廳為例,在“十二五”規劃中所涉及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已在去年年底完成,提前完成一年。截至2013年底,河北已累計淘汰壓減煉鐵產能1385萬噸、煉鋼產能2176萬噸。其中落后煉鐵產能1072萬噸、落后煉鋼產能1564萬噸。由于河北落后鋼鐵產能的淘汰任務已基本完成,此番鋼鐵淘汰過剩產能是按照“6643”工程(到2017年完成6000萬噸鋼鐵產能削減任務,6100萬噸水泥、4000萬噸標煤、3600萬重量箱玻璃產能削減任務) 的要求,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則,進行化解過剩產能。
如今,河北已下定決心,對過剩產能堅決說“不”。河北已經提出:3年大氣質量有所好轉,5年有所改善,哪怕犧牲一段時間的GDP和財政收入,也要只爭朝夕打贏這場環境治理的攻堅戰。
- [責任編輯:Sophi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