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則業界動態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一則,全球最大鋼企安賽樂米塔爾和湖南華菱鋼鐵合資的華菱安賽樂米塔爾汽車板有限公司在湖南投產,總投資52億元,年產量將達150萬噸;二則,寶鋼股份汽車板正面臨產能瓶頸,在去年產量達500萬噸的基礎上,今年將爭取實現600萬噸產量,而正在建設中的湛江項目將是確保寶鋼汽車板增量的重要一環;三則,日本鋼企神戶制鋼所近日宣布,與鞍鋼合資成立一家高強度冷軋鋼板公司,主要產品供應汽車制造商。
這些鋼企,有猛砸錢的、有忙擴產的、有急著擠進來的,一派大干快上的景象。在鋼鐵業過冬之時,企業敢這么做自有其道理。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車市高歌猛進,去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均突破2000萬輛大關,今年前7月產銷量分別達到1350.45萬輛和1330.17萬輛,同比增長9.48%和8.15%。由于鋼材占汽車生產用材70%以上,車市紅火對上游原材料產業構成利好。數據顯示,2010年、2011年、2012年國內汽車行業消費鋼材(包括整車制造、出口汽車零件、汽車維修等)總量分別達3700萬噸、3900萬噸、4180萬噸(其中整車制造3130萬噸)。
在汽車行業用鋼品種中,數量最大的是板帶材,2012年汽車行業消費板帶材2350萬噸,約占總量的56%。對鋼鐵業而言,不斷成長的汽車板市場“錢景”可觀。目前,鋼企銷售一噸普通鋼材只賺幾塊錢,而賣一噸高檔汽車板的利潤可達數百元至上千元,不可謂不豐厚。拿寶鋼來說,在鋼市慘淡中公司業績能夠一枝獨秀,汽車板產品功不可沒。今年一季度,寶鋼股份實現凈利潤15.1億元,其獨有領先產品和汽車板銷量同比上升9.6%和19.5%,汽車板超高強鋼銷售增幅達220%。
櫻桃好吃樹難栽。國內鋼鐵業對汽車板的探索攻關和開發生產已持續20多年。想要全流程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轎車板,僅硬件投入就得數十億乃至上百億元,對于產品技術研發、工藝訣竅、一貫制質量管理、人員素質等也都有極高要求,即使特大型鋼企,同樣得付出相當艱苦的努力。據業內專家陳子琦介紹,寶鋼經過10多年的探索闖關成功,現已在國內轎車板市場占據半壁江山,而其他國內鋼企在此領域還處于爬坡甚至初步摸索階段,實現大批量生產并形成競爭力尚需時日。與國外鋼鐵強企相比,盡管寶鋼轎車板的檔次和競爭力已基本相當,但在產品質量穩定性等方面仍有差距。由于國內鋼企在高端汽車板的品種質量上有待提升,加上國外車企的選用習慣偏好,每年我國仍需從國外進口150萬至200萬噸汽車板。能不能把握商機,實現進口替代,關鍵要靠國內鋼企提升產品競爭力。
圍繞汽車板說了這么多,并非鼓動所有鋼企都去造汽車板。實際上,中小企業做不了轎車板這樣的高端產品,但這也不妨礙它們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精耕細作,搭上順風車。
條條道路通羅馬。鋼鐵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性產業,從來都不乏商機。產能嚴重過剩,大路貨賣不動了,暴露出過去粗放增長之危,也警醒行業要加速轉型。只要鋼企轉換思路,苦練內功,不斷創新,著力做精做深做透,在滿足下游行業發展需要上還可以有更大作為。(經濟日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Sophi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