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發現,在原料(錳礦)基本都主要依賴進口的情況下,電力成本成為鐵合金生產商差異競爭的關鍵。同時,受下游鋼鐵行業持續低迷的影響,本已產能過剩的鐵合金行業開工率處于歷史低位,企業普遍虧損。
國 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廣西、內蒙古、湖南、貴州和寧夏分別為排名前五位的鐵合金主產區。其中,廣西鐵合金產量位居全國第一,為664.4萬噸, 同比增長27.8%,占全國的比重達18%。同時,廣西也為硅錳合金產量第一省,產量為312.97萬噸,占全國的比重接近30%。
不過,受產能嚴重過剩、電價區域不平衡和合金價格持續處于低位的影響,廣西鐵合金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廣西鐵合金工業協會秘書長楊文春告訴記者,目前廣西鐵合金行業的產能利用率為60%~70%,虧損面高達70%~80%。
在 目前礦價和鐵合金市場價格十分透明的情況下,電價成為決定鐵合金企業生死的關鍵。廣西硅錳合金生產商百色必晟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欽輝告訴記者,生產一噸硅錳合金的成本中,錳礦約占2600元,電費占2000元,兩者合計占到生產成本的70%以上。他表示,受益于相對優惠的電價(當地的地方電網),百色必 晟目前的產能利用率達到100%,并且有300元/噸左右的利潤。與其同處一市的電力成本相近的百色光大錳業有限公司盡管利潤水平不如百色必晟,但產能利用率也達到100%。
而位于廣西來賓市的廣西規模最大的硅錳生產商———廣西鐵合金有限公司的情況則大不相同。該公司副總經理陳洪告訴記者,其產能利用率為70%~80%,企業處于略虧的狀態,主要原因是其電價高達0.58元/千瓦時,比上面兩家生產商高出0.1元/千瓦時以上。
業內人士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除廣西本省的電力成本有差異之外,云南、貴州與廣西的電力成本差異也較大。云南、貴州兩地的成本普遍在0.45元/千瓦時左右,最低的地方能達到0.4元/千瓦時以下,而廣西的成本普遍在0.58元/千瓦時。
“政府應對此進行協調,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條件。”該業內人士強調。中國鐵合金工業協會此前也指出,部分地方政府為拉動經濟需要,不同時期紛紛出臺扶持政策,加劇了市場波動。電價不平衡是導致波動的主要原因,原本就該淘汰的產能及新增產能也因電價支撐而放大。
“對于化解鐵合金行業的過剩產能,要用環保淘汰一批,用市場淘汰一批,通過轉產轉移一批,有條件地做大、做強一批。”楊文春表示。
- [責任編輯:Sophi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