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發文,出臺新修訂的《煤礦生產能力管理辦法》(簡稱《辦法》)和《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修訂后的《辦法》明確,重大災害治理措施不完備的煤礦不得核增生產能力。
《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煤礦應當組織進行生產能力核定:采場條件或提升、運輸、通風、排水、供電、瓦斯抽采、地面等系統(環節)之一發生較大變化;實施采掘機械化改造,采掘生產工藝有重大改變;煤層賦存條件、資源儲量發生較大變化;非停產限產原因,連續2年實際原煤產量達不到登記生產能力70%的;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且存在超安全保障能力生產行為;出現煤與瓦斯突出現象;被鑒定為高瓦斯礦井或沖擊地壓礦井;采深突破1000米等;其他生產技術條件發生較大變化。
《辦法》對核增生產能力做出嚴格限制,強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煤礦不得核增生產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機械化改造等不符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有關規定的;重大災害治理措施不完備的;生產技術、工藝、裝備或生產布局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此外,近2年內連續發生生產安全死亡事故或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負責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門應組織中介機構評估礦井生產能力是否符合實際。
《辦法》要求每年組織一次對地方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工作的抽查,對違反規定的嚴格處罰。同時,《辦法》指出,上級部門發現下級部門對煤礦生產能力監管不當的,應當及時予以糾正。對核定生產能力與實際能力嚴重不符,存有弄虛作假等行為的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嚴厲處罰。負責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門發現煤礦企業有超能力生產行為的,按照《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予以嚴厲處罰。
與《辦法》配套的《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對如何核定產能做出嚴格規定:核定煤礦生產能力應當逐項核定各主要生產系統(環節)的能力,取其中最低能力為煤礦綜合生產能力;開采煤與瓦斯突出、沖擊地壓煤層的生產礦井,原則上不再擴大生產能力。
- [責任編輯:Yueleil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