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市場上有人開始代理銷售來自印尼的一種特殊的“鎳礦”,這種鎳礦含鐵50%左右,含鎳0.8%左右,三氧化二鋁和二氧化硅之和約為9%,報價CIF45美元左右。
這就給市場帶來一種錯覺,印尼禁礦政策是否有了新動向?該礦是怎樣以合法的渠道出口的?這是否對今后印尼鎳礦的解禁產生重大影響?無論如何,市場做出了敏感的反映,5日倫鎳收盤跌幅達2.27%,并打破了正常的上升通道。
據筆者了解,印尼目前對鎳礦出口還沒有任何松動的跡象,但是對其他礦種,比如紅土鐵礦,上周確實有某礦山開始出口一種所謂“高鐵低鎳”的礦,參數接近上述指標。肯定地說,這種礦在印尼是以針鐵礦或鐵礬土的形式出口的,而到中國就可能變“性”了。
這種“鐵出鎳進”的形式,是政府“試水”所為,還是礦山所為,亦或是政府默認的礦山所為,我們不得而知。在此筆者只是分析一下其他礦山效仿的可能性及試評估一下其影響。
1、礦權證需要有相關的資質。印尼的礦權證是采取“一礦一證”的方式,必須寫明礦種。是鐵礦就不能開采鎳礦,是鎳礦就不能開采鐵礦,出口證也是一樣。但印尼礦權管理的漏洞太多,相當多的礦權證上,使點手段就寫了“LOGAM”,即全部金屬礦,模糊概念,造成可乘之機。
2、身份合法了,還必須有類似的礦源。在印尼,紅土鐵礦的礦山并不多,只是在SEBUKU、北KENAWE(STAR GATE)及北MALUKU一帶有類似的鐵礦。
3、有了類似的鐵礦,還必須符合相應的“精礦”出口標準。現行的針鐵礦出口標準是:含鐵51%以上,三氧化二鋁和二氧化硅之和大于10%。
4、礦山還要重新申請出口資質。禁礦已經半年了,目前只有極少數礦山拿到了出口準字。而拿到出口準字的必要條件是:有實質性的建廠動作!上述提及的已出口的礦山是印尼較大的國企之一,已經和國內的鋼鐵大鱷合作,其建廠進度在能礦部的評估中名列前茅,這是其他中小礦山所望塵莫及的。
5、如果是按鐵礦出口,必須按鐵礦的出口基價繳納20%的出口稅。一般而言,鐵的出口基價要大于鎳的出口基價,但目前沒有鎳的“精礦”出口,只能參考最新的(7月份鐵礦出口基價27.35美元,比6月份下降了19.03%)基價計算,大約有6美元左右的稅費,也是不小的成本。
6、開采成本加上運費,CIF45美元到底還有多大利潤不得而知。最主要的,在當前鐵礦石持續低迷,大批鐵精粉庫存,買不上價錢。而轉賣成鎳礦,是否有廠家需求及真正成交,還有待于市場印證。
因此,筆者認為,上述做法進口量很少,暫時不會形成示范效應,即使可能形成了普遍做法,只要印尼政府繼續堅持禁礦政策,發現后也會很快就會堵住這個漏洞。
- [責任編輯:Ju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