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需求疲軟,5月份國際干散貨海運市場延續上月弱勢,盡管月中受巴拿馬運價提振,綜合運價指數(BDI)出現短暫反彈,最高達到1027點,但沒幾天又掉頭向下,下滑勢頭一下維持到月終。月末最后一個交易日報收934點,全月日均991點,這也是自去年7月以來日均首次失守千點整數關口。
5月30日國際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報收934點,與3月20日的年內高點1600點相比,已下跌了42%。雖然海岬型船運價在中國因素的支撐下,仍勉強維持在千點之上,但巴拿馬型船和超靈便型指數早已跌破千點,并創下了自去年3月來的新低。與年初的那輪低迷相比,本輪調整時間更長,特別是中小船型,由于近期內尚未出現任何改善跡象,市場的恐慌情緒仍在蔓延。其原因除國際大宗貨物需求清淡,沒有什么亮點外,另一大原因是國內沿海持續低迷對外部殺傷力巨大。我國擁有全球最多的干散貨運輸船只,不少船舶可以內外兼營,進入第二季度以來,國內雨水富余,加上經濟放緩,國內煤炭需求降溫,沿海運價進入歷史低點,并明顯低于國際市場運價,迫使大量船舶涌入近洋或遠洋市場。一些能跑近洋遠洋的船幾乎傾巢而出,此舉讓原本就非常脆弱的遠洋市場“雪上加霜”,運力過剩加劇。
短期內國際干散貨海運市場還看不到改善的跡象,但隨著國內夏季用煤高峰的來臨,如不發生意外情況,沿海運輸市場有望出現一波反彈,七、八月份應該有所反映,到時一些遠洋船有可能回流國內,對改善遠洋運力的供求關系有所提振。
沿海運價跌無可跌
5月31日,上交所發布的沿海煤炭運價指數報收553點,日均617點,較上月下降13%,較去年下降3%。其中秦皇島到上海、廣州煤炭日均運價分別為24.8元/噸、34.6元/噸,分別較上月下降16%、13%。
5月份,受國家經濟下滑、水電出力增多影響,以及正處于煤炭需求淡季,令火力發電量大幅減速,電廠開始趁機對機組停機檢修,沿海煤炭需求疲軟。數據顯示,5月份,與沿海運輸密切相關的沿海六大電力煤炭平均日耗僅為61.2萬噸,與4月份相比日均減少了5.3萬噸;煤炭庫存可用天數日平均為23天;上述數據顯示,5月份的煤炭需求平淡,庫存偏高。
電廠對即將到來的夏天用煤需求“胸有成竹”,以耗定量派船,計劃煤已能滿足需求,市場煤基本絕跡。盡管秦皇島錨地的船舶日均達到69艘,但辦手續的船舶從月初的20多艘下降到下旬的10艘左右,說明實質性需求非常疲軟。北方一些港口碼頭吃不飽,出現了“曬太陽”。由于可用運力明顯大于需求,運價持續下跌,最終降至跌無可跌的狀態。兩條主流航線,秦皇島至上海、廣州的運價月底已分別降至21元/噸、31元/噸,創下了該運價指數創立來最低水平。由于低運價已不能覆蓋燃油等變動成本,一些船舶停航拋錨,等待市場好轉。
- [責任編輯:Mango]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