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國內大飛機等重大航空項目的拉動下,在國家建設海洋強國政策的推動下,航空航天業和海洋工程顯示了巨大的鈦材潛在需求。
從國際上來說,2013年是美歐經濟艱難復蘇的一年,日本經濟則更是復蘇難望,因此國際上對鈦材的需求大幅下行。
2013年,在國內外需求不旺的壓力下,處于結構性產能過剩的中國鈦工業步履艱難。
2013年,中國共生產海綿鈦81171噸,同比輕微下降0.34%;實際銷售量達到77571噸,同比上升了5.7%。但是這些數據包含有相當數量的國家儲備量,扣除這個儲備量,實際銷售量同比將有兩位數的下降。
2013年,中國共生產鈦加工材44453噸,同比下降13.8%;國內銷售量更是下降到38506噸,這是鈦加工材需求量連續兩年下滑。
2013年,由于需求不足,產能有較大過剩,海綿鈦和鈦加工材價格大幅下滑,并連續7個月(至2014年2月)在谷底徘徊。中國海綿鈦產業基本上是虧本運營,而鈦加工材則是微利運營。
但僅就經營效益而言,有兩類特例值得我們思考。一類是洛陽雙瑞萬基和中航唐山天赫鈦業,這兩家企業有以下顯著特點:一是產業鏈長,自己生產的產品,主要是自己使用,只有部分外銷;二是注重技術進步,產品質量好;三是注重成本控制,保持了較低的單耗。因此,這兩家海綿鈦企業經營較好。
另一類企業是以朝陽金達為代表,他們是走的輕資產、低投入的路線,并保持了較高的產品質量水平,這樣大幅降低了產品的成本,在困難的條件下仍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這兩類企業的盈利模式值得我們思考。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Sophi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