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2013年,海南省在基礎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地質災害、地質環境和水文地質調查評價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全省實施各類地質勘查項目共計370項,投入資金共30914.7萬元,同比2012年(33647.42萬元)減少2732.72萬元,減少了8.12%。
地質勘查資金來源。中央財政4079.41萬元,占總量的13.19%,同比減少1.35%;地方財政3945.12萬元,占總量的12.76%,同比增長200.79%;社會資金22890.17萬元,占總量的74.04%;同比減少18.83%。
地質勘查資金投向。實施基礎地質調查項目11項,投入經費共計1857.70萬元,同比2012年(1068.32)增加789.38萬元,增加了73.89%;承擔省內各類礦產資源勘查項目271項(礦種21種),共投入各類地勘經費26432.97萬元,同比2012年(30115.02萬元)減少3682.05萬元,減少了12.23%; 實施水工環地質調查評價項目48項,共投入經費1841.28萬元,同比2012年(1592.08萬元)增加249.2萬元,增加了15.65%;地質勘查科技研究及各類報告編制項目40項,投入經費782.75萬元,同比2012年(872萬元)減少89.25萬元,減少了10.24%。
新增查明主要礦種資源/儲量。鐵—礦石量(333及以上)0.34755億噸;鋅—金屬量(333及以上)21123噸;金—金屬量(333及以上)7.394噸;銀—金屬量(333及以上)1.731噸;飾面用花崗巖—礦石量(333及以上)58.57萬立方米;建筑用頁巖等粘土巖類(儲量統計歸類為磚瓦用粘土)—礦石量(333及以上)1502.9萬立方米。
2013年完成階段性勘查的礦產地18處:中型1處、小型17處。新發現礦產地10處,均為小型。
一、基礎地質調查
全省2013年實施基礎地質調查項目11個,投入經費共計1857.70萬元(未包括科研及各類報告編寫782.7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307.7萬元,地方財政資金550萬元。
(一)區域地質調查
1、1:25萬區域地質調查。累計完成1:25萬區域地質調查6個圖幅,調查面積33920km2,占陸域面積的100%;
2、1:5萬區域地質調查。累計完成1:5萬區域地質調查46個圖幅,調查面積17303km2,占陸域面積的51.01%。
本年實施1:5萬區域地質調查項目3個:(1)投入中央財政經費240萬元,繼續開展海南1:5萬鋪前市、景心角、三江市、翁田市、大致坡幅區域地質調查,本年實施5個圖幅,調查面積1577km2,完成鉆探800米、槽探3000立方米;(2)投入中央財政經費240萬元,開展海南1:5萬加來市幅、多文市幅、儋縣幅、中興鎮幅區域地質調查,本年實施4個圖幅,調查面積1936km2,完成槽探3100立方米;(3)繼續開展海南1:5萬加來市幅、多文市幅、儋縣幅、中興鎮幅區域地質調查,本年實施4個圖幅,調查面積1944km2。
(二)區域地球物理調查
1、1:20萬區域重力調查。累計完成1∶20萬區域重力調查11個圖幅,調查面積為33920km2,占陸域面積的100%。
2、1:10萬高精度航磁測量。累計完成1:10萬高精度航磁測量,面積39186km2。
3、1:5萬區域重力調查。本年度實施1:5萬區域重力調查1個,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50萬元開展海南省昌江縣石碌鐵礦外圍1:5萬重力調查,本年完成2個圖幅,完成面積680km2。
(三)區域地球化學調查
累計完成1:20萬水系沉積物測量11個圖幅,面積33920km2,占陸域面積的100%。
(四)區域遙感地質調查
1、1:25萬航空遙感地質解譯。累計完成1:25萬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6個圖幅,面積33920km2,占陸域面積的100%。
2、1:5萬衛星遙感地質解譯。本年度實施1:5萬衛星遙感地質解譯項目2個:(1)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00萬元繼續開展海南非金屬礦集區礦產資源開發調查與監測,本年實施面積12000km2,累計完成面積11000 km2;(2)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10萬元開展三沙市島礁遙感綜合調查與監測,本年實施面積3000km2。
3、1:1萬航空遙感地質解譯。本年度實施1:1萬衛星遙感地質解譯項目1個:海南非金屬礦集區遙感地質綜合調查項目,本年實施面積34000 km2(包括部分海域)。
(五)區域海洋地質調查。累計完成1:10萬區域海洋地質調查(海南省瓊州海峽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10個圖幅,調查面積4200km2。
本年度實施1:25萬區域海洋地質調查項目1個,投入地方財政資金550萬元開展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樂東淺水地質取樣)項目,本年完成1個圖幅,完成面積17558km2。
(六)其他基礎地質調查。本年度實施項目2個,投入中央財政經費共247.7萬元。投入197.7萬元開展海南省古生物遺跡調查,實施面積33920km2;投入50萬元開展華南地區重要地質遺跡調查(海南),實施面積33920km2。
(七)礦產遠景調查。本年度實施礦產遠景調查項目2個,投入中央財政資金共220萬元。投入220萬元開展海南省昌江—東方地區礦產遠景調查,本年實施8個圖幅,實施面積889km2;繼續開展海南王下-白沙金銅多金屬礦產遠景調查,完成鉆探3000米、坑探5400米。
三、礦產資源勘查
(一)礦產資源勘查的投資和工作量投入現狀。2013年全省實施省內各類礦產資源勘查項目有271項(礦種18種),共投入各類勘查經費26432.9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748.51萬元,地方財政資金2778.42萬元,社會資金21906.04萬元);2013年共計完成鉆探116270米,坑探10764米,槽探49.2267萬立方米,淺井927米。
1、能源礦種。本年度沒有實施項目。
2、黑色金屬。2013年實施8個鐵礦勘查勘查項,共投入各類勘查經費1202.21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400萬元,社會資金802.21萬元),完成鉆探11392米、槽探2.3191萬立方米,淺井290米。
3、有色金屬。2013年實施礦產資源勘查項目130項(銅、鋅、鉛、鈷、鎢、鉬),共投入各類勘查經費10248.26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10萬元,地方財政資金110萬元,社會資金9928.26萬元),完成鉆探26116米、坑探3239米、槽探22.3849萬立方米、淺井350米。其中銅礦勘查實施礦產資源勘查項目8項,共投入社會資金518.69萬元。2013年共計完成鉆探769米、槽探1.1518萬立方米。鉛鋅礦勘查實施礦產資源勘查項目68項,共投入社會資金5459.36萬元,完成鉆探15423米、槽探11.7602萬立方米、淺井350米。鈷礦勘查實施礦產資源勘查項目1項,共投入社會資金118.35萬元,完成槽探0.4012萬立方米。鎢礦勘查實施礦產資源勘查項目2項,投入各類勘查經費296.82萬元,其中地方財政資金110萬元,社會資金186.82萬元。完成坑探820米、坑探120米、槽探0.5297萬立方米。鉬礦勘查實施礦產資源勘查項目51項,共投入各類地勘經費3855.04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10萬元,社會資金3645.04萬元),完成鉆探9104米、坑探3119米、槽探8.542萬立方米。
4、貴金屬。2013年實施礦產資源勘查項目97項(金礦),共投入各類勘查經費11821.0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138.51萬元,地方財政4萬元,社會資金10678.56萬元),完成鉆探72794米、坑探7525米、槽探17.7672萬立方米、淺井276米。其中主要為:
5、稀有金屬。2013年實施礦產資源勘查項目5項(銣、銫、鋯),共投入各類勘查經費707.21萬元(其中地方財政資金328萬元,社會資金379.21萬元),完成鉆探2864米。其中銣礦勘查實施礦產資源勘查項目1項,投入社會資金291.06萬元,完成鉆探1979米。銫礦勘查實施礦產資源勘查項目1項,投入社會資金88.15萬元,完成鉆探605米。鋯礦勘查:實施礦產資源勘查項目3項,投入地方財政328萬元,完成鉆探280米。
6、化工建材及其它非金屬。2013年實施礦產資源勘查項目31項(飾面用花崗巖、水泥用灰巖、建筑用頁巖等粘土巖、建筑用玄武巖),共投入各類勘查經費2454.22萬元(其中地方財政資金2336.42萬元,社會資金117.8萬元),完成鉆探3104米、槽探6.7555萬立方米,淺井10米。
(二)新增的探明礦產資源儲量情況
1、新增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
(1)能源礦產。本年度沒有新增資源儲量。
(2)黑色金屬礦產。鐵礦新增查明礦石量(333及以上)0.34755億噸(已提交)。
(3)有色金屬礦產。鋅礦金屬量(333及以上)21123噸(已提交)。
(4)貴金屬礦產。金礦新增查明金屬量(333及以上)7.394噸(已提交)。銀礦金屬量(333及以上)1.731噸(已提交)。
(5)稀有礦產。本年度沒有新增資源儲量。
(6)化工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產。飾面用花崗巖新增查明礦石量(333及以上)58.57萬立方米(已提交)。建筑用頁巖等粘土巖類(歸類為磚瓦用粘土)新增查明礦石量(333及以上)1502.9萬立方米(已提交)。
2、2013年完成階段性勘查的礦產地。2013年完成階段性勘查的礦產地10處,按規模分有中型1處、小型17處。按勘查程度分有普查6處、詳查12處。其中鐵礦1處、鋅礦1處、金礦4處、銀礦2處、飾面用花崗巖礦1處、磚瓦用粘土礦8處。
3、2013年新發現礦產地。2013年新發現10處小型磚瓦用粘土礦。
(三)礦產資源勘查重要成果。2013年,海南省樂東縣抱郎礦區巖金礦詳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礦區保秀~三棱山區段鐵礦補充詳查兩個項目取得了重要成果。
1、海南省樂東縣抱朗礦區巖金礦詳查。該項目為商業性勘查項目,完成實物工作量:1:1萬地質測量及土壤測量6.783km2,1:2千地形測量3km2,1:2千地質測量3km2,1:5千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測量5km2,1:2千土地利用現狀調查3km2,完成鉆孔19個(詳查區17個,普查區2個),進尺4990.94m,槽探4條,共795.2m3,采集基本樣品4921件(其中鉆孔采樣3591件,刻槽采樣1330件),內檢樣品452件,外檢樣品272件,物理力學試驗樣9件,工程點測量35點。
本次詳查共圈定礦體22個,提交了經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備案的《海南省樂東縣抱朗礦區巖金礦詳查地質報告》(備案號:瓊土環資儲備字〔2013〕22號),共探獲金(122b+333)金礦石量815.06千噸、金屬資源儲量2676.97kg,平均Au品位3.28克/噸。探獲工業礦(122b+333)礦石量713.75千噸、金金屬量2527.26千克,平均Au品位3.54克/噸,其中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122b類型)礦石量117.09千噸、金金屬量340.17千克,平均Au品位2.91克/噸;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類型)596.66千噸、金金屬量2187.09千克,平均Au品位3.67克/噸。探獲低品位礦(333)礦石量101.31千噸、金金屬量149.71千克,平均Au品位1.48克/噸。
同時估算金礦體伴生資源/儲量銀(333類型)銀金屬量16.34噸(平均含銀23.88克/噸)、鉛金屬量3845.07噸(平均含鉛0.66%)、鋅金屬量1443.91噸(平均含鋅0.78%),其中在金礦工業礦體中伴生的銀14.47噸占88.56%、鉛3342.77噸占86.94%、鋅756.31噸占52.35%。
2、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礦區保秀~三棱山區段鐵礦補充詳查。該項目為商業性勘查項目,完成實物工作量:開展1:2000地形測量和地質測量各1.05km2,地質剖面測量10.02km;槽探344m3,計3條;鉆探進尺32047.69m,共42個鉆孔;巖礦測試約2000項。
通過補充詳查,累計探獲鐵礦石(含重疊部分)資源/儲量8447.7106萬噸(工業礦+低品位礦),其中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122b類型)2046.5144萬噸,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類型)5020.7469萬噸,探獲低品位礦石1380.4493萬噸,其中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2類型)309.3401萬噸,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類型)1071.1092萬噸。
本次工作共計凈增鐵礦石資源/儲量3475.5758萬噸(工業礦+低品位礦)。新增工業礦石2823.0396萬噸,其中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122b類型)1631.8844萬噸,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類型)1191.1552萬噸;新增低品位礦石652.5362萬噸,其中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2類型)254.2987萬噸,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類型)398.2375萬噸。
四、地質災害、地質環境和地下水調查評價
我省開展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和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等項目48個,共投入經費1841.28萬元(勘查經費投入結構見圖4),其中:中央財政資金608.2萬元,地方財政資金432.4萬元,社會資金800.68萬元(見附表6)。分類項目實施情況見下述:
(一)水文地質調查評價
1、水文地質調查。本年度實施水文地質調查3個,共投入各類地勘經費301.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300萬元,地方財政1.5萬元):(2)投入地方財政資金1.5萬元繼續開展海南省(西北部地區)省級地下水監測網點改擴建,2013年共驗收監測井86個,成井深度13992m;(2)繼續開展海南國際旅游島地下水資源潛力調查評價,調查面積6100 km2;(3)投入中央財政資金300萬元繼續開展海南國際旅游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評價,完成面積300 km2,完成了清瀾港幅、三江市幅、鋪前市幅1:5萬遙感解譯、地面調查410km2,完成水文地質鉆探1126m、工程地質鉆探1000m。
2、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我省已完成1:25萬海南省地下水污染現狀調查33900km2。
本年度實施1:5000萬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項目1個,投入社會資金120萬元開展福山油田凹陷區地下水環境影響綜合評價,完成1:5000水文地質測繪調查工作,面積247km2,1:10000水文地質測繪調查工作,面積60km2,地下水監測井32個,地下水動態監測384點。
本年度實施1:5萬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項目1個,投入社會資金150萬元開展全國(海南省)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調查面積496km2。
3、其它類別。投入地方財政資金105.7萬元實施海南省地下水動態監測,至2013年底,全省現有地下水動態監測點38個(海口地區33個,其他地區5個),其中國家級監測點11個,省級監測點27個。監測面積約1140km2。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8.2萬元繼續開展2013年國家級地質環境監測與預報,完成面積1140 km2;
(二)環境地質調查評價。本年度實施環境地質調查評價3個,共投入各類地勘經費290萬元,全部為中央財政資金:(1)1:25萬城市環境地質調查評價項目1個,即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40萬元開展海華南西部濱海濕地地質調查與生態環境評價;(2)1:5萬礦山環境地質調查與評估項目1個,繼續開展海南省礦產資源集中開采區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調查面積1100 km2;(3)1:5萬國家重大工程區域地殼穩定性調查與評價項目1個,即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50萬元繼續開展海南島活動斷裂與區域地殼穩定性調查評價,調查面積300 km2。
(三)地質災害調查
(1)本年度實施海南省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項目2個,投入地方財政資金共265.2萬元。投入地方財政資金156.1萬元開展海南省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第一批(五指山、保亭)項目,調查面積2298km2;投入地方財政資金109.1萬元開展海南島1∶5萬地質災害評細調查第一批項目(陵水)項目。
(2)本年度實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項目32個,投入社會資金180.68萬元。
(四)其它類別
(1)本年度實施1:萬地熱資源調查評價項目2個,地方出資開展海南省三亞市半嶺地熱田熱礦水可行性勘查,完成面積6km2;開展海南島西南部裂隙型地熱資源勘查評價。
(2)本年度實施1:5萬地熱資源調查評價項目1個,投入社會資金350萬元,開展海口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完成1:5萬水文地質調查面積550km2,其中,重點調查區177km2,井溫測井20000m,完成鉆探550.7m/5孔,其中包括2組抽水回灌試驗,3組現場熱響應試驗。
(3)開展其他地熱資源調查評價1個,即海南島東北部裂隙型地熱資源調查與評價項目,完成面積10900 km2。
(五)主要項目介紹
1、海南國際旅游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評價。此項目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地質環境保障工程”的調查評價專題之一。設計的實施時間為2010年—2015年,本年度投入中央財政300萬元。全面完成了野外鉆探工作,咸淡水研究鉆孔剖面施工完成,并開始了前期地下水位監測;基本查明了清瀾港幅地下水類型和含水層特征、化學特征,巖土體類型及主要巖土體工程地質參數、軟土分布及工程地質特征;已完成2011年數據分幅建庫,2012、2013年調查數據的錄入工作也已完成;對瓊北盆地海口地區圖件按圖幅進行分割,并對5個圖幅進行了修編。
2、海口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本年度投入地方財政350萬元,已完成1:5萬水文地質調查工作,面積550km2,其中重點調查區177km2,井溫測井20000m,完成鉆探550.7m/5孔,2組抽水回灌試驗,3組現場熱響應試驗。
取得的主要成果:(1)基本查明了海口市區范圍內200m以淺含水層結構及其水文地質參數。(2)、查明了重點研究區的回灌情況。(3)基本查明了海口市160m以淺各類地層的不同埋藏的巖土物理性質及巖土體熱物性參數。(4)通過對地下水水溫、水位及200m以淺的不同深度的地溫動態監測,為劃分地層變溫帶、恒溫帶及增溫帶提供了依據,也為淺層地溫能的開發利用適宜性劃分提供了依據。(5)海口市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適宜性分區。
3、海南省(西北部地區)省級地下水監測網點改擴建。該項目資金由省財政投入,總資金2059.6萬元。在海南省西北部地區——瓊北自流盆地新建87個省級地下水監測點。其中海口地區(含澄邁縣老城鎮)58個,臨高縣臨城鎮13個,洋浦經濟開發區16個,設計鉆探總進尺16930m。主要監測火山巖潛水、第1、2、3+4層承壓水,監測采取自動監測、自動傳輸數據的工作方式。在2013年共驗收監測井86個,成井深度13992m。其中海口地區(含澄邁縣老城鎮)56個、臨高縣臨城鎮12個,儋州市洋浦地區18個。項目累計完成監測井驗收92個,累計成井深度14858m。
五、地質科技研究與技術創新
2013年實施地質科學研究項目10項,投入資金額度1048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415萬元,地方財政資金633萬元。2013年各類報告編寫項目35項,投入資金額度284.75萬元,其中地方財政資金101.3萬元,社會資金183.45萬元。其中,海南省典型地區市縣級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試點(新開)項目,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30萬元,完成《海南省典型地區市縣級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試點總體設計》;收集相關資料,為野外工作做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大氣干濕沉降收集缸的放置工作(周期為一年);完成評估試點區面積性土壤、土壤垂向剖面、巖石、化肥、地表灌溉水、海水(及底泥)等介質的樣品采集工作;完成各介質樣品記錄卡完成數字化工作;編制了工作區實際材料圖;完成了地表灌溉水、小海及近岸海域水質分析;編寫了《海南省典型地區市縣級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試點(2013年報)》。
六、地質工作社會化服務
2013年我省館藏有1615種成果地質資料,資料圖文數字化累計完成1346種。館藏資料利用175份,共2551件,為89人次提供了地質資料服務。
本年度繼續建立完善地質資料網絡服務體系,按時完成“地質資料信息目錄”等所有數據的更新,實現地質資料信息互通,向社會提供了高效、便捷、全面的地質資料信息網絡化服務。至2013年底,地質資料目錄數據庫(含內容提要)上網查詢675484人次。
- [責任編輯:Yueleil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