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氣是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目前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50%,面對當今世界紛繁復雜的石油格局,只有實現我國油氣儲量穩定增長,才能有效增強我國能源安全供應的保障能力。與此同時,我國主要固體礦產勘查新增查明資源儲量也取得明顯成果,對緩解礦產資源瓶頸制約和提高國內資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積極“開源”的同時,為積極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土資源部把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多種有效措施積極推進,取得新的進展。
一、油氣探明儲量保持高位增長,產量穩中有增
隨著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持續推進,礦產勘查力度明顯加大并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礦產資源儲量快報統計,2013年全國石油天然氣探明儲量保持高位增長,產量穩中有增。
。ㄒ唬┦吞烊粴馓矫鲀α咳员3指呶辉鲩L。
1.石油。2013年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0.84億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11次也是連續第7次超過10億噸的年份,仍保持高位增長。(中石油新增6.7億噸,占61.8%;中石化新增0.9億噸,占8.4%;中海油新增3.01億噸,占27.7%;地方油氣公司新增0.23億噸,占2.1%)。新增探明地質儲量超過億噸級的大油田有1個,為中石油長慶姬塬油田。
石油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2.02億噸。(中石油新增1.32億噸,占65.5%;中石化新增0.15億噸,占7.6%;中海油新增0.51億噸,占25%;地方油氣公司新增0.04億噸,占1.9%)。
2.天然氣。2013年全國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6164.33億立方米,大幅增長。(中石油新增5292.87億立方米,占85.9%;中石化新增614.42億立方米,占10.0%;中海油新增254.65億立方米,占4.1%;地方油氣公司新增2.63億立方米,占0.04%)。新增探明地質儲量超過300億立方米的大型氣田3個。新增探明地質儲量超過4000億立方米的特大氣田有1個,為中石油西南安岳氣田。
天然氣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3818.56億立方米。(中石油新增3455.53億立方米,占90.5%;中石化新增258.84億立方米,占6.8%;中海油新增103.92億立方米,占2.7%;地方油氣公司新增0.34億立方米)。
3.煤層氣。2013年全國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235.77億立方米。(中石化新增102.39億立方米,占43.4%;中聯煤新增133.38億立方米,占56.6%)。煤層氣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117.89億立方米。(中石化新增51.2億立方米,占43.4%;中聯煤新增66.69億立方米,占56.6%)。
(二)石油產量穩中有增,天然氣產量快速攀升。
1.石油。2013年全國石油產量2.1億噸,同比增長1.4%。其中,中石油1.13億噸,占53.8%,中石化0.44億噸,占21%,中海油0.39億噸,占18.6%,地方油氣公司0.14億噸,占6.6%。
2.天然氣。2013年全國天然氣產量1175.7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1%。其中,中石油877.97億立方米,占74.7%;中石化183.33億立方米,占15.6%;中海油102.93億立方米,占8.8%;地方油氣公司11.5億立方米,占0.9%。
3.煤層氣。2013年全國煤層氣產量29.2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7%。其中,中石油8.6億立方米,占29.4%;中聯煤5.78億立方米,占19.8%;中石化0.21億立方米,占0.7%;地方油氣公司14.67億立方米,占50.1%。
二、主要固體礦產勘查新增查明資源儲量持續增長
2013年度我國煤炭、鐵礦、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鎢礦、錫礦、鉬礦、銻礦、金礦、銀礦、硫鐵礦、磷礦和鉀鹽15種主要礦產查明資源儲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但受地質勘查投入下滑等因素影響,部分礦種的勘查新增查明資源儲量增速減緩。
根據全國礦產資源儲量快報統計,與2012年度主要礦產勘查新增查明資源儲量相比,2013年度鐵礦、鋁土礦、硫鐵礦、鉛礦、鋅礦、鉬礦有較大幅度增長,其中鋁土礦、硫鐵礦同比增長2倍以上(見附表)。從2013年度主要礦產查明資源儲量勘查新增占2012年查明資源儲量比重看,鉬礦超過了10%,其余礦產除錫礦、硫鐵礦和鉀鹽外均超過2%。
2013年度我國新探明大中型礦產地共165處(其中大型礦產地58處,中型礦產地107處),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河南、青海、山西、山東、新疆和云南等地區。其中新增大中型礦產地超過10處的礦種分別是:煤炭67處,金礦28處,銀礦17處,鋅礦16處,鉬礦14處,鐵礦13處。
2013年度,我國主要礦產勘查新增資源儲量分別是:煤炭新增520.7億噸;鐵礦新增41.3億噸;銅礦新增314萬噸;鉛礦新增538.6萬噸;鋅礦新增1183.2萬噸;鋁土礦勘查新增2.6億噸;鎢礦新增17.4萬噸;錫礦新增7.7萬噸;鉬礦新增307.1萬噸;銻礦新增17.3萬噸;金礦新增761.4噸;銀礦新增16982.5噸;硫鐵礦新增8490.5萬噸;磷礦新增4.7億噸;鉀鹽新增1109萬噸。
三、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再上新臺階
在開源的同時,國土資源部把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摸情況、建標準、推技術、強監管”的工作思路,采取多種有效措施,積極推進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ㄒ唬┤珖匾V產資源“三率”調查評價工作進展順利。
目前,各省(區、市)已經完成全國油氣、煤炭、鐵、金、鉀鹽等22種重要礦產資源“三率”調查評價的外業調查、數據審核和實地核查工作。據統計,本次對14000多座生產礦山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特別是“三率”(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進行實地調查,其中煤炭礦山約8200個,金屬、非金屬礦山約5700個,基本查清和掌握我國主要礦種的“三率”和采選技術現狀。
據初步統計分析,我國主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穩步提高,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升。一是我國主要礦山的開采品位逐漸降低,開采深度逐漸加大,開采回采率基本持平,部分礦種略有提高。例如本次調查2011年的鐵礦開采回采率為91.35%,比1999年高出1.28個百分點。二是重要礦山選礦回收率水平總體較好。表現為入選品位明顯降低的情況下,選礦回收率基本保持不變;入選品位不變的情況下,選礦回收率提高明顯。如江西滸坑鎢礦入選品位由1999年的0.45%,下降到2011年的0.34%,但回收率基本保持87.2%左右。三是大中型礦山的共伴生元素利用不斷增多,采主棄副現象有所改變,綜合利用率不斷提升。例如豐山銅礦選礦廠1999年僅能回收礦山中的金、銀、硫組分,2011年已實現對共伴生的金、銀、硫、鉬等組分的全部回收利用;金、銀回收率由1999年的60%、70%分別提高的2011年的66.7%、71.4%,新回收的硫、鉬回收率分別為76.65%和47.03%。
(二)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基本建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評價指標體系由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采選綜合回收率、綜合利用率、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5個指標組成,可以單個礦山和多個礦山進行評價。
開采回采率:評價礦山企業在開采環節中對礦產資源儲量的利用程度。選礦回收率:評價礦山企業在選礦環節中對礦產資源回收利用的程度。采選綜合回收率:評價采礦和選礦環節中主元素回收利用的程度。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評價礦山企業在采選環節對主元素、共伴生元素、尾礦(矸石)、礦井水等的綜合利用程度。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評價礦山企業在采選過程中對共伴生元素的利用程度。
(三)鐵銅鉛鋅稀土鉀鹽螢石等7個礦種三率標準公告實施。
在2012年發布煤、攀西釩鈦磁鐵礦、金、磷、高嶺土“三率”標準的基礎上,鐵、銅、鉛、鋅、稀土、鉀鹽、螢石等重要礦產三率標準公告實施。公告分為“三率”指標要求、監督管理、指標定義與計算方法3個部分。“三率”指標要求是礦山企業利用礦產資源的“紅線”(最低要求),是礦山設計和開發利用方案編制以及煤炭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指標按年度進行統計,其本礦山企業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監管的重要監督管理的依據,對于引導、激勵和約束礦山企業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提高利用水平將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石油、天然氣的合理開發利用指標體系研究已啟動,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如鐵礦三率標準:
1.開采回采率。大型露天礦的開采回采率不低于95%;
中小型露天礦的開采回采率不低于90%。地下開采如下表:
表1 地下礦山開采回采率指標要求
圍巖穩固性① |
礦體傾斜度② |
回采率(%) |
穩固 |
緩傾斜與急傾斜礦體 |
83 |
傾斜礦體 |
81 |
|
不穩固 |
緩傾斜與急傾斜礦體 |
79 |
傾斜礦體 |
78 |
|
極不穩固 |
緩傾斜與急傾斜礦體 |
77 |
傾斜礦體 |
75 |
。2)選礦回收率。根據含鐵礦物的主要自然類型和磨礦細度的不同,鐵礦的選礦回收率指標應達到表2規定的指標要求。
表2 主要鐵礦類型的選礦回收率指標要求
序號 |
鐵礦類型 |
磨礦細度② |
選礦回收率③ |
備 注 |
|
1 |
磁鐵礦① |
中細粒以上 |
95 |
指磁性鐵回收率 |
|
細粒、微細粒 |
90 |
||||
2 |
赤鐵礦 (含鏡鐵礦) |
中細粒以上 |
75 |
||
細粒、微細粒 |
70 |
||||
3 |
磁-赤混合礦 |
中細粒以上 |
78 |
指磁鐵礦與赤鐵礦共生的混合礦 |
|
細粒、微細粒 |
72 |
||||
4 |
褐鐵礦 |
中細粒以上 |
55 |
80④ |
|
細粒、微細粒 |
50 |
||||
5 |
菱鐵礦 |
中細粒以上 |
80 |
焙燒工藝 |
|
細粒、微細粒 |
70 |
(3)綜合利用率。
綜合利用率包含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尾礦綜合利用率和選礦廢水綜合利用率。
1.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當共伴生礦物的品位達到表3規定的值時,開采設計或開發利用方案要對此元素的綜合利用方式提出指標要求。當共伴生的有用礦物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暫時不能回收,或技術經濟評價結論不宜綜合利用的,應提出處置措施,為以后實施綜合利用創造條件。
2.尾礦綜合利用率不低于20%。尾礦綜合利用包括回收利用尾礦庫中的有價元素、利用尾礦做建筑材料或礦山回填等。
3.選礦廠廢水綜合利用率不低于85%,干旱戈壁沙漠等特殊地區選礦廢水綜合利用率不低于50%。
表3 共伴生元素綜合利用規定值
共伴生元素 |
品位(%) |
共伴生元素 |
品位(%) |
硫(S) |
≥5 |
鉬(Mo) |
≥0.02 |
磷(P) |
≥0.8 |
鎳(Ni) |
≥0.2 |
二氧化鈦(Ti02) |
≥5 |
錫(Sn) |
≥0.1 |
銅(Cu) |
≥0.2 |
五氧化二釩(V2O5) |
≥0.2 |
錳(Mn) |
≥3 |
鈷(Co) |
≥0.02 |
鋅(Zn) |
≥0.5 |
鎵(Ga)、鍺(Ge) |
≥0.001 |
。ㄋ模┑V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工作進入快車道。
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是提高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的關鍵環節。2012年部印發了《關于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的通知》(國土資發〔2012〕154號),對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公布了第一批67項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2013年,公布了第二批37項先進適用技術,主要是充填開采、低品位礦高效利用和共伴生、尾礦的綜合利用技術,油氣5項、煤炭7項、金屬15項、非金屬10項,如特低滲透油藏生物活性復合調驅提高采收率技術,預計可增加可采儲量8300萬噸,增加產值2700億元。對推廣應用先進適應技術取得顯著成效的71家礦山企業予以通報表揚;在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設立了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技術推廣專欄,實現了信息共享,“讓有需求的企業找到適用技術,讓先進技術找到適用的企業”,提高了先進適用技術轉化率和普及率,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礦山企業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
。ㄎ澹┓e極推進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的經濟激勵約束機制建設。
2013年,出臺了《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規范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13〕77號),在煤炭行業實行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與開采回采率掛鉤的基礎上,全面實行補償費征收與開采回采率掛鉤,充分發揮補償費征收政策的引導和調節作用,利用水平高的補償費少繳、水平低的多繳,采取經濟手段,激勵礦山企業提高開發利用水平。
。┘哟蟮V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監管力度。
按照“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的要求,強化監督管理。嚴格礦業權人勘查開采活動的年度檢查,將礦山企業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特別是“三率”情況,納入礦產開發利用年度檢查,及時掌握礦山利用礦產資源情況。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大力提升監管水平,礦產資源勘查采礦年度檢查信息報備系統全面推廣,近10萬個礦山和3萬多個勘查項目的信息入庫,實現了信息共享。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和專業技術監督的作用,聘任了第四批國家級礦產督察員,基本實現重要礦山礦產督察工作的全覆蓋。強化礦山企業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的主體責任,督促采礦權人按要求開展礦山儲量動態檢測工作,掌握礦產資源“家底”和利用現狀,近9萬個礦山企業提交了2012年度礦山儲量年報,夯實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的總體要求,按照“摸家底、建標準、推技術、強監管”的思路,扎實做好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工作,不斷提升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的水平。
- [責任編輯:Yueleil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