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在國務院新聞辦的吹風會上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穩中趨緩,在合理增長區間內運行。初步預計,二季度我國經濟仍會延續穩中趨降的態勢,GDP將增長7.4%左右。隨著相關宏觀調控政策和改革措施的推出,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在不斷積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企業主動調整的意愿增強,消費需求平穩,預計下半年我國經濟會繼續平穩增長。
祝寶良分析到,一季度經濟增長穩中趨緩,但仍在年度預期調控目標范圍之內,經濟增長減慢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資面臨資金約束。二是融資成本偏高,企業債務和杠桿率水平上升,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三是產能過剩。國內制造業產能過剩呈現行業面廣、絕對過剩程度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許多行業產能利用率不足75%。四是多因素交織導致財政金融風險上升,影響市場預期。
祝寶良介紹到,今年3月份以來,我國財政支出力度加大,貨幣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社會融資總量增加。同時,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既利于擴大需求,又能增加有效供給的政策措施。如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運用開發金融支持棚戶區改造、完善鐵路投融資機制,支持外貿發展政策,推出80個基礎設施示范項目鼓勵民間資金進入等。以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為抓手釋放內需潛力,新型城鎮化規劃出臺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流域發展、一路一帶建設等。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各方面的改革不斷推進。今年以來我國繼續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放開了非公醫療機構服務價格。在積極防范和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方面,政府也采取了實行債務重組、延長還款期限、允許平臺公司發行適度規模的新債,募集資金用于“借新還舊”和未完工的項目建設等措施。他認為,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已經發生變化,我們應正確認識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的新常態屬于客觀經濟規律,當前各項經濟指標仍處于合理增長區間,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金融和財政風險總體可控。
(來源: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Mike.zha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