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整體減產導致鐵礦石需求縮減、庫存攀升
去年以來,鋼鐵行業因霧霾天氣而被輿論以嚴厲的目光所關注,化解過剩產能的措施也在各地相繼出臺。2013年,我國規劃五年內壓縮鋼鐵產能8000萬噸以上,其中6000萬噸的任務落在了河北。
除環保與行政的層層重壓之外,一些鋼鐵企業市場之路也步履維艱。我省一家民營鋼鐵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主打產品帶鋼,最新月度結算價為3100元/噸,為歷史最低水平。根據省工信廳發布的數據,2013年我省鋼鐵行業主營業務利潤率為4.7%,居七大行業末位。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鋼鐵企業被迫關停或大規模減產。歲末年初,唐山、邯鄲分別組織了聲勢浩大的關停行動,強制拆除了一批已經列入淘汰名單的鋼鐵落后產能。一項統計顯示,目前國內日均粗鋼產量為200萬噸左右,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213萬噸。
多重因素導致鐵礦石需求不斷縮減,與此同時,供給卻在持續增加,供過于求的態勢逐漸形成。“1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8683萬噸,同比增長32%以上。”省冶金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大勇說。近年來全球幾大礦商紛紛增產,從國際礦山企業的施工進度來看,今明兩年仍將有接近3億噸的新產能釋放出來。
需求端和供應端的此消彼長,推倒了鋼鐵產業鏈的“多米諾骨牌”。王大勇說,“骨牌效應”傳導到鐵礦石方面,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進口鐵礦石銷售困難,“到港的鐵礦石基本上都是進口的,從而出現了庫存攀升情況。”
供需雙方出現靈活定價,鐵礦石或步入買方市場
鐵礦石后市何去何從?
當前,背負著產能過剩包袱的鋼鐵行業加快結構調整,讓鐵礦石逐漸失去市場眷顧。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風向標普氏指數,從1月2日的134.5美元/噸降至2月7日的120.25美元/噸,跌幅達10.6%。
在業內人士眼中,這似乎成為鐵礦石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的前奏。
近年來,我省鋼企與礦商簽訂的長協價由于經常低于市場價,部分礦商開始轉向按季度、月度甚至每天定價的靈活定價策略以謀求利益最大化。我省一位鐵礦石貿易商表示,現在河北有些鋼企簽訂的長期協議只確定品種和數量。
這一格局的鮮明特點是:進口鐵礦石價格將根據供需情況漲跌。業內人士表示,供過于求時,價格可能下調或者穩定在某個區間,供不應求時價格或將上升。
在這樣的市場格局下,鐵礦石后市堪憂。我省一位鋼企負責人表示,全國將砍掉8000多萬噸鋼鐵產能,按照1噸鋼消耗1.6噸相應品質的鐵礦石計算,理論上將減少相應品質鐵礦石需求1.28億噸,加之鐵礦石產量逐步增加,供需失衡將愈加嚴重。市場利空因素增多,鐵礦石或由原來的賣方市場時代步入買方市場時代。
國內、國際的企業和專家對此也不樂觀。“我的鋼鐵網”分析師俞晨認為,后期鐵礦石期現價格或將弱勢運行。力拓、淡水河谷等也都預計今年鐵礦石價格將下跌。來寶集團前副主席哈里·邦加甚至預測,中國兩年內將從礦商手中接過鐵礦石定價權。
鐵礦石市場的深度博弈,無疑對我省鋼鐵行業產生深遠影響。這是因為,原料占據了鋼企很大一塊成本,而且我省對進口鐵礦石依賴度較高。“鋼企在鐵礦石、煤炭等原材料方面的成本占總成本的六成左右,我省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度約為50%。”王大勇說,進口鐵礦石價格降低,對鋼鐵行業來講是個利好消息。
馬太效應可期,優質鋼企有望切分更多市場蛋糕
鐵礦石出現“壓港”,價格趨于下調,也釋放了鋼鐵市場分化的信號。業內人士認為,成本端價格降低,優質鋼鐵企業受惠程度更大。
面臨市場、行政等重壓,競爭力不強的鋼企遭遇“寒冬”。有關專家分析,如果困難局面持續不改、資金鏈持續緊張,要不了多久,就會出現一些企業破產并最終退出市場。
反觀優質鋼企,產品競爭力強附加值高,仍能拿到足夠訂單,資金相對充裕。比如,邯鋼近日與上海一家貿易公司簽訂了8650噸汽車板合同,成為年后邯鋼單筆最大汽車板合同,此外,1月份家電板直銷訂貨量達到21630噸,環比增長11%。
如此的市場形勢,或引發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受銀行貸款趨緊、企業銷售不暢等因素影響,部分競爭力不強的鋼企資金鏈緊張,很難大量購入低價原料。”業內人士表示,而優質鋼企仍有能力“吃”進大量低價鐵礦石,銷售端收入增長伴隨成本逐步降低,利潤空間有望隨之擴大。
進一步看,鋼材市場或出現連鎖反應,優質鋼企可能切分更多市場蛋糕,強弱分化之勢更趨明顯。我省一位民營鋼企負責人表示,原來一些鋼企環保投入少,具有成本優勢,再加上購買鐵礦石出價高,銷售產品要價低,從而占據一定市場,F在很難以此獲取優勢,市場環境更有利于優質鋼企存活。
港口庫存增加為企業削減原料庫存提供了便利,優質鋼企能輕裝上陣。王大勇表示,很多鋼企原來的庫存最少要滿足三個月生產需要,占用大筆資金。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去庫存化趨勢,企業庫存維持低位、隨用隨購,成本大幅降低。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Sophi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