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主要大行各地分支行陸續收到總行緊急通知,要求本月不得突破信貸額度,否則施以暫停開放信貸審批系統等處置。
同業交換數據顯示,工農中建四大行1月前兩周信貸新增超3500億元,銀行業新增總量已迫近萬億元大關。
“年初鼓肚子,年底關籠子”,是貨幣與監管當局高層言稱今年最不想看到的信貸投放現象。他們的理想狀態是:四個季度投放比例依次為3:3:3:1。總結去年調控教訓,他們推出了更為精細化、可預期的調控工具。但多數受訪銀行人士評之知易行難,囿于銀行改革上下脫節,信貸新政對地方分支機構總要有個適應期,而面對井噴投放,信貸規模控制、窗口指導的方式仍最有效。
多位銀行內部人士透露,貨幣與監管當局在信貸規模大小、工具應用等問題上,還略有分歧。比如僅就1月份目標額度而言,雙方已傳出的信號有些許差異,銀監會傾向于新增1萬億到1.2萬億元之間,但央行想把當月額度控制在9000億元左右。
按照央行對一季度四大行的信貸規模推算,整個銀行業全年的信貸規模在6萬億元左右。
中銀國際測算,1月14日的存款準備金率上調0.5個百分點,可能導致所有上市銀行需要在人民銀行存放2379億元人民幣。如果假設所有銀行從同業拆借資金調撥上述資金,那么它們的利息收入合計將下降51億元。這將使得銀行2011年年化盈利減少38億元,凈利潤應下降0.6%。
該機構認為,央行仍有可能繼續上調2-4次存款準備金率,大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可能上升到20%-21%,再考慮到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應用,大銀行的實際存款準備金率可能達到23%-25%。一旦存款準備金率上升到上述高度,一方面,銀行的資金面將逐步趨緊,隨著M2增長率的下降,資金來源趨緊,銀行為競爭資金所付出的資金成本將繼續上升;另一方面,銀行的放貸能力將受到明顯的制約。特別是個別資本金實力較低的銀行。
一位監管高層表示,前期連續上調準備金和加息已造成銀行流動性吃緊;并強調“銀行必須通過減少貸款來保證流動性”。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