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3日下午,中國鐵合金網作為媒體代表之一出席了鐵江現貨有限公司(IRC)與中國工商銀行簽訂3.4億美元項目融資的決定性文件之后的發布會。公司行政總裁馬嘉譽先生和財務總監胡家棟先生分別對IRC在俄羅斯遠東地區三個鐵礦項目的實施和規劃情況進行了全面介紹,并詳細回答了媒體的提問。
中國鐵合金網對于IRC公司的鐵礦項目及相關分析的報道:
這一投資額預計超過4億美元的新建鐵礦項目不僅引起鐵礦石和鋼鐵行業的關注,同樣值得錳礦和鐵合金相關企業思考——
錳礦產業正面臨與鐵礦同樣的困境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鋼鐵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粗鋼產量連年增長帶來的各種原材料需求猛增越發引人關注。與鐵礦石相比,錳礦行業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面臨的形勢與鐵礦如出一轍:
首先,中國鐵礦、錳礦自身均具備一定儲量,但多年來的過度開采已經使礦石品位下降、資源瀕臨枯竭的問題凸顯,開采成本也越來越高,國內礦山有限的產出在下游產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早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其次,近年來我國鐵礦、錳礦越發依賴進口,在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等掌握資源的礦石巨頭面前話語權十分有限;
第三,中國的大企業對控制資源的重要性引起了重視,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如今走出國門與國外礦山展開合作、控股、收購等的情況越來越多。
在近年來投資大量進入礦產資源行業的情況下,對于幾年后礦石供過于求的擔心也開始出現。然而近期俄羅斯Petropavlovsk PLC.礦業集團旗下的IRC公司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三個鐵礦項目仍引起業界關注,IRC公司表示對市場前景充滿信心,其中的緣由是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示的。
儲量是基礎,但不是一切
無論鐵礦還是錳礦,雖然新建項目越來越多是客觀事實,并且其中也不乏儲量巨大的令人期待的大手筆,但它們真的能取得良好效果、特別是真的能左右未來幾年的市場嗎?
IRC公司行政總裁馬嘉譽先生在談到未來鐵礦石市場供需時指出,過去的項目儲量普遍比較有限;很多新礦山確實擁有不錯的儲量,但要把礦挖出來、運出去,則是另一回事。“供應并沒有市場判斷得那么樂觀。未來幾年(鐵礦)并不會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
開采和運輸方面的成本不容忽視,從這一點上來說,IRC公司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鐵礦項目的優勢可謂得天獨厚:
——全部是露天礦,開采成本較低,同時礦山十分靠近鐵路,運輸方便;
——與我國東北地區原有的礦山處于同一礦帶,品位和雜質條件類似,適合當地用戶的爐子使用;
——緊鄰中國黑龍江省,與用戶和市場距離很近,盡管目前供應建龍公司的礦石全部通過東部的綏芬河進入中國,但從西側的滿洲里通關也是可能的,“一切視客戶的需求而定”;
——享受俄羅斯地方級產業優惠政策,運輸上也有優惠,以后要建碼頭并設立自由貿易區后,還可享受免稅政策。
認清嚴峻形勢,合理開拓海外資源
對于錳礦來說,面臨的問題與鐵礦十分類似,甚至更嚴峻。越來越多的企業帶著大把資金雄心勃勃地奔赴東南亞和非洲,卻發現當地的條件比想象得還要糟糕: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在充分利用到地下誘人的大量資源之前,基礎建設方面的大量投入是很難避免的:公路、鐵路、碼頭、水、電……需要投資建設的范圍越大,意味著資金投入的規模也不得不相應地增長,回收資金的周期也難免要拉長,如果再不幸遇到當地一些天災人禍……一個大項目從擺上桌面,到最終如期投產,如果沒有精心的前期策劃和準備,以及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難度可想而知。
但受困于國內資源有限,為滿足市場需求,為免于被國外資源巨頭任意宰割,中國企業必須“走出去”。近年來,一些國企、民企不斷在摸索中前進,充當了我國向更廣闊的世界尋找資源的艱辛之路的先行者。對于鐵合金企業來說,“電礦冶一體化”的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掌握足夠長的產業鏈,并與大型鋼鐵企業結成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的重要性正被越來越多地重視。在我國鐵合金企業開拓海外資源的過程中,把眼光放得更寬、更長遠是十分必要的。來自鐵礦行業的經驗和教訓,不僅是中國企業的摸索,也包括國外集團和公司的策略,都可能是值得關注和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www.ferro-alloys.com
編輯:薛瑞
MSN:electrolyticmanganese@hotmail.com
E-mail:xuerui@ferro-alloys.com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