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鄭榮林)10月22日,記者了解到,我省有關部門將加大對贛州鎢等優勢礦種的找礦力度,提高鎢保有儲量,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再造一個“世界鎢都”,為贛州鎢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糧食”。
“作為我國鎢礦發現最早、開采最多、出口量最大的地區,贛州鎢的保有量正在枯竭,實現找礦突破,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已經是當務之急。”省地礦勘查開發部門有關人士說,贛州地處我國重要的金屬成礦帶——南嶺成礦帶東段,南嶺山脈和羅霄山脈在此交匯,具有非常獨特的地質構造,這使贛州成為世界著名的鎢聚集區。贛州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06處,累計探明儲量超過130萬噸。不過,眼下“世界鎢都”也面臨著新問題,目前贛州的鎢保有儲量只有40余萬噸,只能滿足約10年的需求。
提高贛南鎢產業資源保障能力,既要“開源”,更要“節流”。贛州市礦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贛州市已經開始對開采幾十年的老礦重新進行資源勘查,通過“探邊摸底”,增加資源儲量,讓一些老礦山煥發生機。目前有9個國有鎢礦山已列入國家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找礦項目,4個鎢礦山接替資源勘查正在實施。此外,就是提高資源的回收水平,如原來許多尾礦受技術條件等因素限制,可利用資源沒能完全“榨凈”,隨著鎢資源價值的提升,現在企業更舍得在科研上下本錢,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來源:江西日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