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无码中文在线,亚洲日韩色少妇无码播放明星,日韩少妇成熟A片无码专区

掀开奶罩边躁狠狠躁苏玥视频,无码专区3d动漫精品,去阳台跪着把屁股抬起来,精品国产丝袜黑色高跟鞋


府谷縣不斷提升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水平

  • 2010年10月20日 10:26
  • 來源:

  • 0
  • 關鍵字:金屬鎂
[導讀]
 
保衛“金三角”
府谷縣位于榆林市最北端,全縣總面積3229平方公里,總人口22.4萬,境內有工業企業323戶。2003年以前,府谷因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和嚴重的環境污染,被媒體稱為“黑三角”,成為當時國家環保總局、監察部等六部委掛牌督辦的縣區之一。2006年以來,在加快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現實面前,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資源開發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理念,提出了“環境立縣”和“一年打基礎,二年見成效,三年變面貌”的戰略目標,通過了一手抓環境保護,一手抓經濟建設,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科學構筑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平臺,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府谷縣在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比中,位次逐年躍進,2008年跨入“西部百強”行列。2009年,全縣完成GDP162.56億元,同比增長18.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3.2億元,增長50.1%;完成財政收入42.03億元,增長41%。與2005年相比,全縣萬元GDP能耗下降15個百分點,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60個百分點。府谷縣環保工作受到了中省市環保部門的充分肯定,縣委書記張惠榮榮獲第六屆中華寶鋼環境優秀獎。
府谷縣何以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他們的做法及經驗又是什么呢?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隨著科學發展觀的不斷深入,黨中央國務院對環境保護工作更加重視,社會各界對保護環境更加關注,環保任務也更加艱巨。面對府谷縣環保歷史欠賬大、工作面大、面廣的嚴峻形勢,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提升產業與提升環境競爭力并舉,把環境保護列為政府工作一盤棋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實、同考核。凡環保部門的斷電停產協議,辦理不過夜,并在人員、設備和經費上給予保障,確保了環保工作正常有序運轉。
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工作機制。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府谷縣把淘汰落后產能作為調整優化結構、提升產業層次的重要契機,先后取締關閉了“十五小”、“新五小”企業500多戶,涉及泡花堿、小水泥、小煉鐵、小煤礦、小蘭炭等行業;將位于縣城和府店公路敏感區域的9戶企業實施搬遷,將132處鄉鎮煤礦整合為85處。通過實施結構調整,共削減煙塵排放量2.44萬噸,削減排放二氧化硫2.86萬噸,削減粉塵排放量2.11萬噸,減少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8.1萬噸。
堅持科學謀劃,做大園區經濟。2006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按照“園區帶動、項目支撐、產業奠基”的發展戰略,委托西煤院編制了總面積58平方公里的清水川、黃甫川、郭家灣、廟溝門四大工業集中區,精心打造煤炭開采及洗選、煤電、煤化工、載能工業及廢渣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產業鏈,以產業集聚方式推進優勢資源就地轉化,帶動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委托陜西聯合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編制了總面積32平方公里的廟溝門、高山、新窯等8個蘭炭產業園區。為確保工業集中區符合環保要求,縣政府又委托煤科院西安分院編制了4個工業集中區的區域環評、8個蘭炭集中區的總體規劃與區域環評。根據“四區八園”的規劃布局,計劃逐步將現有規模小、布局分散的企業整合后對應擺放到集中區,做到增產、節能、降耗、減排同步推進,形成綜合開發、相互配套、互相支撐的產業集群。
培育典型示范,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是改變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一次革命,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為引導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府谷縣出臺了《清潔文明企業建設標準》,通過開展創建“清潔文明企業”活動,樹立一批環境清潔優美、資源合理利用、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典型。恒源集團不斷展開資源深度轉化、廢品再利用探索,原煤產品增值5.2倍以上;天龍鎂業公司注重拉長產業鏈,走出一條原煤-焦粉-硅鐵-金屬鎂-空心磚產業發展路子,既減少了污染排放,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也提高了經濟效益,抵御了市場風險,帶動了全縣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的積極性。
強化項目管理,推行真誠服務。編制完成了《府谷縣環境保護整體規劃》,制定完善了《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制度》、《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程序》等相關制度和流程。要求新建項目從選址布點、項目配置、產業連接等多個方面進行把關,實行“三不批”,即不是循環發展的項目堅決不批;篩選不當、布局不合理的堅決不批;沒有總量指標或沒有經過環境容量置換的堅決不批。加強對項目“三同時”的管理與驗收,強化試生產核查,重點項目推行環境監理,從源頭上預防污染。組織企業外出考察學習,搭建科研部門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平臺,幫助企業破解環保與發展的難題,引導企業積極探索先進治理技術和經驗,促進企業科學發展、有序發展、和諧發展。
強化執法檢查,鞏固治污成果。定期召開污染物減排工作調度會,督促企業加強脫硫設施和在線監測的運行管理,建立健全運行臺賬和減排檔案,準確報送各類報表,按時上傳相關數據。深化煤炭開發企業環境污染整治,要求所有新、擴、改建礦井必須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積極開展工業集中區、蘭炭產業園區和建材行業執法檢查,遵循“源頭控制、規范生產”的原則,對已建、在建項目逐企進行排查;對污染防治設備老化、技術落后的水泥、白灰企業進行限期整改。加大環保后督察力度,嚴查環境違法行為,確保企業環保設施穩定運行,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狠抓污染治理,提升環境質量。投資2億多元,改造和新修了城區街道、巷道和過境公路,加大環衛設施投入,有效治理道路揚塵污染。實施集中供熱和供氣工程,縣財政設立污染減排專項治理資金,居民天然氣壁掛爐每戶補助4000元,壁掛爐每方氣補助0.5元,天然氣改造初裝費每戶補助520-900元,集中供熱每平方米補助1.54元。目前,全縣已取締燃煤鍋茶爐201臺,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26萬平方米,14100戶居民、256輛出租車、10輛公交車用上了天然氣,城區大氣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注重生態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為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府谷縣提出了“綠色府谷”的構想,在實施好國家林業重點工程的同時,全力組織實施好通道綠化、環縣城綠化、民俗景點綠化、森林公園建設、新農村綠化、廠礦區綠化等六大“增綠工程”。累計投資上億元,建設神龍山森林公園、五虎山生態公園,建成河濱公園、金三角廣場、人民廣場,城區綠地率達20%以上。結合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政策措施的落實,先后投資3億多元,實施綠色通道等生態建設工程,完成荒山造林34萬畝、“三北”防護林工程28萬畝、公益林1萬畝、綠色通道建設1萬畝,境內96萬畝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林草覆蓋率大幅提升。
近年來,府谷縣環保局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市環保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保增長、促發展的雙重壓力,他們緊緊圍繞擴內需變思路、保增長搞服務、調結構抓減排和生態保護為重點,以“榆鷹”行動為抓手,認真貫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狠抓目標任務落實,在確保環境安全向好的形勢下,較好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府谷縣政府榮獲市縣環保目標任務考核優秀獎,縣環保局榮獲全省環保系統“文明行業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市級文明單位標兵、市級五型機關標兵、縣委縣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優秀單位和行風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今年2月4日召開的全省環保大會上省環保廳廳長何發理講:府谷縣通過三年的大調整、大治理、大建設,開始從“黑三角”向“金三角”的轉變,被環保部列為全國資源富集區探索環保新道路的典型。
污染減排成效顯著
關閉了小蘭炭11戶、拆除炭化爐25座,減少產能114萬噸;關閉小鐵合金5戶,減少產能4.6萬噸;小水泥3戶減少產能24.8萬噸;小電石1戶,減少產能2萬噸。關閉了府谷氮肥廠,妥善處置了氨水和放射源。取締了工藝落后的金屬鎂渣加工點4個;建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日處理生活污水1.5萬噸,年減少COD排放1861噸。日可吞吐垃圾150噸。9戶電力企業全部建成脫硫設施和煙氣在線監測裝置。列入“十一五”計劃的22臺、204.2萬千瓦現役發電機組全部建成脫硫設施,提前一年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結合全縣“創衛”和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拆除鍋爐70臺、茶爐31臺,76戶餐飲業、265輛出租車、10輛公交車改用了天然氣。全年新增集中供熱面積75萬平方米,新增天然氣用戶4000戶,縣城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通過落實各項減排措施,共削減二氧化硫2.76萬噸,煙塵排放量1.2萬噸。
“榆鷹”行動有序推進
一是開展了煤炭行業專項執法行動。結合煤炭資源整合和產能調整,認真解決煤炭企業普遍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34戶煤炭生產企業新建了防風抑塵墻,新城川集裝站建成原煤筒倉,孤山集裝站完成原煤筒倉設計方案。
二是開展了火電行業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加大對全縣9戶火電企業執法檢查力度,對脫硫、除塵設施和煙氣在線監測設備存在問題的金利源、東山、方正和沙溝4戶電廠責令限期整改。
三是開展了工業集中區和蘭炭產業園區專項執法行動。遵循“源頭控制、規范生產”的原則,對4大工業集中區和8個蘭炭產業園區已建、在建項目,逐企進行了檢查,對未經批準擅自投入試生產的7戶企業責令停止試生產,對未報批環評文件擅自開工建設的3個項目責令停止建設。
四是開展了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執法行動。編制完成了《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開展了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定期監測工作,取締了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內的所有排污口和污染源,并進行了劃界立樁、增設防護設施,與可能造成飲用水源污染的5戶企業簽訂了《防止飲用水水源污染責任書》。
五是開展了電石、鐵合金、金屬鎂、沿黃企業環境污染專項整治后督查。對3戶未完成整改任務的金屬鎂企業、33戶煙氣超標排放的硅鈣企業、2戶活性炭企業和3戶污染嚴重的磚瓦企業實施了停產整改,對10戶除塵設施運行不正常的電石、鐵合金、金屬鎂企業立案查處。
六是對突出環境問題掛牌督辦。
在省市掛牌督辦的基礎上,對神府煤田水泥廠、東山發電廠等存在違反環評和“三同時”制度,污染防治設施不完善或治污設施運行效果差、環境問題嚴重的20戶企業實行了縣級掛牌督辦,對存在突出環境問題的企業進行了重點督辦。
全年共出動環境監察人員3620人次,檢查企業278戶,立案查處43件,停止建設3戶,掛牌督辦20戶,限期整改44戶,停產整改42戶,排污費入戶2785萬元,罰款441萬元,累計投入治理資金6100萬元。
項目管理日趨完善
制定和完善了《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制度》、《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程序》、《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程序》等項目審批相關制度和流程,成立了項目審批領導小組,堅持科學審批、集體把關,逐級負責。新上項目從選址布點、項目配置、產業鏈接,以及有沒有總量指標或有沒有經過環境置換等多方面嚴格把關。
加強對項目“三同時”的管理與驗收,強化試生產核查,重點項目推行環境監理,從源頭上預防污染。
組織編制了《府谷縣環境保護規劃》。
全年共審批建設項目28個,審查上報重大項目32個,否決不合理項目9個。
全縣組織調查人員100多人,對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治理設施四大類共1592個普查對象進行了污染源摸底調查,查清了主要污染物產生、處理和排放情況,摸清了有毒有害污染物區域分布,掌握了農業污染物排放情況,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數據庫。
監測能力大幅提升
監測網絡信息平臺和城區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基本建成,按照西部地區三級監測站建設標準配備了儀器設備和試劑藥品,縣監測站獲得了省技術局的計量認證,開展了煤炭、水泥、金屬鎂行業污染源常規監測工作。
環保宣傳有聲有色
開展了環保知識進機關、進單位、進企業、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六進”活動,印發《環保知識“六進”手冊》和《環保模范城市知識手冊》共21000多冊,印發環保宣傳畫冊500冊;舉辦“府谷能源杯”環保知識電視大獎賽,設立環保電子宣傳屏,建成綠色學校、企業、村莊和景區共7家。《人民日報》、《中國環境報》、《陜西日報》、《中國環境網》等10多家新聞媒體報道了府谷縣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探索環保新道路的經驗和做法。
政風行風明顯改善
從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休干部、工青婦組織中聘請了10名政風監督員,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環保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設立環保政務大廳,實現排污費收、繳分離,有效堵塞收費漏洞,規范了執法行為;與府店路沿線和縣城敏感區域的32家高耗能企業簽訂了《誠信聯盟承諾書》,并由企業法人在府谷電視臺公開承諾;積極爭取各類環保專項資金1100多萬元,加快了企業污染治理和節能減排的步伐。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組織企業到外地考察污染治理先進技術,探索新型生產工藝,搭建科研部門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平臺,三聯煤電化公司60萬噸蘭炭生產線的煙氣脫硫和污水處理已與省、市科研單位合作,在解析污染物質的基礎上,完成了清潔生產示范工程方案設計。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環保任務的決戰年,也是謀劃“十二五”環保規劃的關鍵年。府谷縣作為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環保工作更加艱巨。做好今年的環保工作,對于進一步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提升環境保護優化全縣經濟發展新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府谷縣環保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為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生態立縣、工業富縣”戰略和“結構調整、創新轉型”發展大局,強勢推進污染減排,大力促進環境治理,全面開展農村環保工作,妥善應對突發環境事件,認真總結研究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典型經驗,精心謀劃“十二五”環保規劃,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貢獻。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

請登錄后評論!   登錄   注冊
請先登錄再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芮城县| 龙游县| 隆昌县| 纳雍县| 鲁甸县| 惠来县| 嘉定区| 祁东县| 横峰县| 开封县| 晋城| 凭祥市| 乌什县| 盐源县| 塘沽区| 都兰县| 泗洪县| 广平县| 博罗县| 如东县| 浦县| 大城县| 灌云县| 安新县| 乌兰察布市| 怀宁县| 尼勒克县| 临沂市| 贵州省| 景宁| 淮阳县| 确山县| 茶陵县| 房产| 始兴县| 和静县| 修武县| 阆中市| 永寿县| 汪清县|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