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黃金漲價、白銀漲價、銅鋅漲價……,近期各類金屬漲價,對出口企業造成壓力。相關企業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貴金屬材料漲價涉及到多個產業環節,恐怕在短期內難有根本性改變。
上游企業獲利“水漲船高”
專家分析,此次黃金漲價持續時間長,短期來看,金價將在三到四次的“技術回調”后才可能突破615美元。如果在回調過程中,金價一直沒有大幅度“跌破”570美元,則年內將上升到650美元以上價位。在國際金價大升背景下,國內貴金屬價格一漲再漲。國內2006年一季度主要金屬品種價格總體趨勢仍處于暴漲態勢,其中鋅價漲幅最大,達到32%左右,鋁價漲幅最小,為7%.;黃金價格漲幅為6.42%,白銀價格漲幅則達到19%.。
綜合來看,金價大升對國內三類企業有較大的利好影響。第一類是與黃金開采密切相關的企業,如山東黃金、中金黃金;第二類是其他貴金屬開采與生產企業,如寶鈦等等;第三類是與貴金屬投資類服務性公司,由于業務量的增大而多收取了手續費。
下游企業積極變招應對
作為下游企業,深圳相當一批以黃金白銀作原材料的首飾行業生產成本增高,產品價格猛增。相當一批涉及貴金屬材料、但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又沒有超過限度的行業,如電子、家電等行業,以積極心態面對考驗:康佳、TCL等規模稍大的企業還在大宗原材料的價格結算方面,采取與不同供應商錯開期貨月份的方式,避開價格高峰,實現了低價購進。空調企業去年在內部大力推行節能降耗、變革管理營銷手段,將外部壓力內部消化,收效也較顯著;電池生產企業近段時間紛紛通過實施產品多元化戰略、加大終端市場營銷推廣力度、適量減產等方式來規避風險;家電行業甚至“動用”期貨交易手段來營建“避風港”。
專家提醒,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以貴金屬為材料的深圳企業,要盡可能學習并采納國際成熟的套期誤值、風險對沖等避險方法,以有效化解原材料上漲帶來的壓力。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