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超過全球50%的稀土資源儲量,并占據了全球90%的市場份額。但是我國卻沒有采取任何的資源保護措施,由于過度開采、盲目競爭現象嚴重,以至于稀土資源被超低價賤賣,導致我國2/3的稀土資源流失。
中國稀土以離子型稀土資源而聞名世界,離子型稀土作為一種戰略資源于1991年被列為國家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之一。隨著近幾年高新技術的蓬勃發展,稀土元素的各種特性將全面被人們所發現和利用,尤其是南方離子型稀土資源中富含中、重稀土元素。面對市場的強勁需求,越來越顯示其重要的位置,離子型稀土資源的寶貴性、稀缺性、重要性導致了整個市場稀土工業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
稀土資源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2005年中國稀土行業總體保持了健康快速的發展態勢,特別是中國稀土新材料繼續保持了迅猛的發展勢頭,國內稀土應用量已達到5.19萬噸,占稀土冶煉分離產品近一半,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2005年中國稀土總消費量達到8000噸,預計2010年中國稀土消費量將達到12300噸。
2006年上半年,稀土價格漲幅很大,出口總量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尤其是氧化鋱、氧化鏑、氧化釹、金屬釹、鋱等戰略性稀土元素出口增長較大。進口量最大的是日本,占中國出口量的46%以上;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量也有相當的比例。但是中國的稀土資源優勢近幾年也出現“縮水”的態勢,稀土價格的連續陰跌即是有力表現與證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盲目擴產導致資源流失嚴重,環境污染消減了開采效益,礦產勘探降低了占有比例等等。近年來一些專家指出,照目前的開采速度,再有30年,世界上最大稀土礦—包頭白云鄂博礦藏就將消失;再有20年,江西稀土資源礦將消失;再有14年,世界儲量最大的中國鎢礦資源也將消失。
稀土資源保護措施
常言道:“物以稀為貴”。價格與物品的稀缺性是成正比的,物品越稀缺,價格就越高。稀土、鎢、銻這類東西之所以稱為“稀有金屬”,原因就是儲量稀少。國際市場供需格局中,戰略控制力量互相博弈,誰掌握了戰略主動權,誰就掌握了定價權。三大鐵礦石供應商能漫天要價,原因是他們牢牢將供應份額控制在自己手中,造成鋼企必須依賴他們的貿易格局。
目前我國在開發和利用稀土資源過程中主要問題表現在:
1、采礦選礦和冶煉分離產能嚴重過剩;
2、布局決策分散與低水平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嚴重;
3、產業集中度低,產品趨同率高,缺乏市場競爭力;
4、出口過量,競爭無序,價格失控等方面。
國土資源部5月20日召開全國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專項整治行動電視電話會,決定在6月至11月開展稀土等礦產進行專項整治,徹底扭轉部分地區的混亂局面。
消息來自互聯網,僅供參考。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