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在今年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山西代表團提出了關于批復山西“煤-電-鋁-材”一體化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建議。在2017年的“兩會”上,駐晉全國政協委員提交聯名提案,建議從國家層面支持山西鋁工業轉型升級,支持山西發展鋁后加工項目,打造鋁精深加工特色產業,協調解決電解鋁產能置換指標,并給予更多財稅、融資等相關政策支持,把鋁工業轉型升級作為呂梁山區產業扶貧重點予以扶持。
山西為什么連續兩年提此建議,我省鋁工業發展到底有多少實力呢?
鋁工業強省的弱勢局面
我省鋁土礦資源十分豐富,截至2015年底,累計查明鋁土礦資源儲量16.2億噸,保有資源儲量約15.27億噸,約占全國鋁土礦資源儲量的32.5%,居全國首位。我省是全國鋁土礦、煤炭、電力資源和區位等優勢組合匹配最優的省份,發展鋁工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是業界公認的發展鋁工業最佳地區。截至2017年底,全省氧化鋁產能2000多萬噸,約占全國總產能的四分之一,排名全國第2位,當年全省氧化鋁產量1928萬噸,占全國的27.8%,形成了南部、西部和中部三大鋁工業產業集群,形成了以中鋁、國電投、陽煤、信發、錦江、東方希望等大型企業集團為骨干、技術水平較先進的產業體系。可以說,經過多年發展,我省鋁工業已經初具規模。
然而,山西在全國鋁工業產業格局中,卻處于鋁土礦大省、氧化鋁強省、電解鋁小省、鋁加工弱省的地位,結構性矛盾突出。
省級智庫專家張艷鵬分析說,我省鋁工業發展與資源稟賦不相稱,產業鏈條不完整,沒有形成集約發展模式。目前,全省電解鋁產能121萬噸,僅占全國總產能的2.7%,排名全國第9位;鋁材加工量僅占全國的1%,排名全國第20位;氧化鋁就地轉化率僅為9.5%。迫切需要通過完善產業鏈條、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業競爭力。
我省鋁工業全產業鏈發展的最大制約是電解鋁產能不足,而這種情況形成是有歷史原因的。2014年以來,國家將電解鋁納入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進行調控,新增電解鋁產能項目必須嚴格落實產能置換。但由于跨省置換產能難度大、成本高,導致我省“煤-電-鋁鎂-材”一體化發展難以突破,顯然產能置換政策已經成為我省鋁工業發展的主要難題。要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得到國家支持。因此,我省代表團提出:“懇請國家盡快批復《山西“煤-電-鋁鎂-材”一體化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支持山西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打造鋁業產品鏈,將電解鋁作為中間產品,不再單獨執行產能置換政策。”
鋁工業或成山西轉型生力軍
長期以來,我省沒有形成與氧化鋁相匹配的電解鋁產能,導致后端鋁加工產業發展嚴重不足。而目前我國電解鋁尚有數百萬噸產能需進行技術升級和優化布局。據了解,我省90%以上的氧化鋁流出省外,運往鋁資源缺乏的地區生產電解鋁。如將外運氧化鋁在我省就地轉化為電解鋁及鋁材深加工產品,不僅對山西而且對全國鋁工業優化布局和提高國民經濟綜合效益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大力發展鋁工業不僅符合國家在具有資源、能源、產業等優勢地區優先構建鋁工業全產業鏈發展的政策導向,還可以消納煤炭、電力過剩產能,同時也能促進下游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電子等行業發展,對改變山西“一煤獨大”的經濟結構,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于懇請批復我省“煤-電-鋁鎂-材”一體化實施方案的建議》時至今日還掛在民建山西省委的網站上。該建議認為山西省發展鋁工業有基礎、有條件、有需求,意義重大。
一是有利于我省產業轉型快速形成突破。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鋁工業,見效快、效果好,能夠迅速形成我省新的支柱產業,是我省推進產業轉型最現實最直接的選擇。二是有利于將我省資源優勢轉化為全產業鏈優勢。我省氧化鋁產能占全國26%,但電解鋁產能只有121萬噸,僅占全國總產能的2.7%;鋁材加工量僅占全國的1%。通過開展“煤-電-鋁鎂-材”一體化試點,接鏈補環,聯通上下游,形成全產業鏈,提升產業發展效益。三是有利于優化全國鋁工業布局。目前,山西氧化鋁長途旅行到新疆、內蒙電解,再運回省內進行加工。這種現象,不利于國家產業布局的優化,不符合資源優化配置的要求,也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物流成本。
正是基于這樣的緣由,我省近年來對于鋁工業發展尤為重視。在今年的人大會上,省長樓陽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以“煤-電-鋁(鎂)-材”、煤-焦-化(鋼)等一體化發展為方向,打造傳統優勢產業集群。在國發42號文件《國務院關于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以“煤-電-鋁(鎂)-材”等一體化發展為方向,推動鋁工業轉型升級,努力建設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鋁工業生產基地。
進軍全產業鏈鋁工業已出發
目前我省有13個鋁土礦資源集中區,中鋁集團、國電投、山東信發、杭州錦江、東方希望、四川其亞等已在我省布局氧化鋁項目或取得鋁土礦資源。2016年以來,中鋁等國內主要鋁工業企業依托山西資源組合優勢,布局發展高端鋁合金產品的愿望愈發強烈。打造鋁工業全產業鏈,已經成為了我省的發展共識和熱切期盼。
國發42號文件的出臺,為我省破解鋁工業發展突出瓶頸,加快鋁工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政策支撐。根據國發42號文件,我省制定了《山西“煤-電-鋁鎂-材”一體化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并上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總體思路是,以鋁錠不出省、鋁液不落地為前提,實現資源的就地轉換和集群化發展,打造以鋁終端產品為核心的集約化、循環化、生態化產業體系。
一方面向國家要政策,一方面我們自己已經行動起來。
3月底,省經信委印發《山西省有色金屬工業2018年行動計劃》,推動電解鋁產能置換,鼓勵中鋁、國電投等向山西轉移產能。我省將制定出臺山西省電解鋁行業產能置換實施細則,鼓勵中鋁集團、國電投等已在山西省布局氧化鋁項目或取得鋁土礦資源的企業,積極將集團內部電解鋁產能向山西省轉移,省內鋁土礦資源優先保障向本省轉移電解鋁產能的企業。之后印發的《山西省打造優勢產業集群2018年行動計劃》中提到,以“煤-電-鋁(鎂)-材”、煤-焦-化(鋼)等一體化發展為方向,打造傳統優勢產業集群。重點推進運城、呂梁兩個百萬噸鋁鎂合金基地建設。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下一步,我省要按照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依托山西資源能源及區位優勢,全力推進“煤-電-鋁-材”一體化改革試點建設,重點發展處于價值鏈中高端的鋁精深加工產品,打造山西省鋁工業全產業鏈,著力構建山西省南部、西部和中部三個鋁產業集群,將山西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鋁工業基地。來源: 山西經濟日報
- [Editor:tianyawei]
Tell Us What You 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