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特鋼第一軋鋼廠生產經營水平持續提升
年初以來,撫順特鋼第一軋鋼廠克服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以創新創效為工作為核心,用新思路、新方法實現高效低耗運行目標,保證合同高質量交付。2020年1-11月,初軋條線和精軋條線生產量均超去年同期;綜合合同交付率分別比年初預算提高了0.49%和1.09%;降成本指標均超定額。在干部員工共同努力下,該廠的生產經營水平持續提升,為全年工作目標的實現打下了牢固基礎。
向高效生產要效益。作為重要的生產樞紐工序,該廠初軋條線的850和750軋機生產任務十分繁重,不僅自身成品材合同飽滿,同時還承接大量為下道工序開坯的任務,其生產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公司整體合同交付。為提高這兩臺軋機的生產效率,初軋車間以崗位承包為契機,對軋機生產線的薪酬分配制度進行改革。根據不同品種生產的難易程度,制定了各鋼種的折合量比例,即“硬”品種得分高、“軟”品種得分低,在體現多勞多得的基礎上,建立了班組產量排名獎勵機制,對排名靠前的班組進行額外嘉獎。改革后,軋機班組形成了爭搶生產“硬”品種的良好局面,這使得軋機生產效率節節攀高,為軋機超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向工藝優化要效益。今年,在技術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該廠持續擴大“以軋代鍛”品種生產范圍,1-11月份,初軋條線“以軋代鍛”品種共計軋制入庫5259噸,為公司節省加工費用1407萬元。精軋條線“以軋代鍛”品種共計軋制入庫251噸,為公司節省加工費用63萬元。在內部轉產方面,為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開發750軋機生產原850軋機的大棒材合同。經過持續攻關改進,Ф220-250mm棒材已成功轉至750軋機生產,5-11月共軋制此規格棒材1735噸。
向設備功能改善要效益。今年以來,該廠設備條線積極開動腦筋,通過改善設備功能來提升效能,降低運維成本,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初軋條線,為降低軋輥消耗,該廠對軋制系統冷卻裝置進行了改造,在原冷卻水管上增加了一條細水管和接水斗。此舉既保證了特殊產品的軋制,也實現了對軋輥的冷卻。在精軋條線,鋼材矯直是精整工序的難點之一。以往,150噸壓力矯直機需要人工逐支手動翻料,矯直效率極低。為打通這個瓶頸,設備員工自制了一套液壓翻料系統,實現矯直坯料的自動翻料,既提高了矯直效率,還減輕了員工勞動強度。
(轉自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銹鋼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