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港羅源灣將紅土鎳礦堆存能力提升到50萬噸

8月的羅源灣港口恢復了往日的繁忙,一艘艘船舶在港口進出,碼頭24小時裝卸,為臨港工業源源不斷地輸送鎳礦等原輔料。而在港口后方,寶鋼德盛生產線飛速運轉。
作為福州港“南集北散”中的“一散”,羅源灣港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打出組合拳,全力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為企業生產占據先機。
包括羅源灣在內,今年以來,福州港克服疫情不利影響,發展迅速。據省福州港口發展中心介紹,今年1月~7月,福州港累計貨物吞吐量達1.34億噸,比增16.8%,超過廈門港。
13日上午,記者來到福州港務集團羅源灣魯能碼頭,“東方達芙妮”散貨船正靠泊在岸邊,3臺卸船機忙碌地將貨物卸下船,運輸車在碼頭和后方堆場之間來回穿梭。
碼頭方福港羅源灣公司總經理林威介紹,6月以來,魯能碼頭基本滿負荷運轉,平均每個月到港五六十艘貨船,高峰時有10多艘等待靠泊,特別是紅土鎳礦船月均到港10艘左右,高峰時3艘~5艘船同時等待接卸,接近去年峰值。
魯能碼頭主要服務羅源灣北港的寶鋼德盛、閩光鋼鐵、億鑫鋼鐵的礦石、煤炭等散雜貨及集裝箱業務。這艘船運載的正是寶鋼德盛從菲律賓蘇里高港進口的不銹鋼原料——紅土鎳礦。蘇里高港口是世界上重要的鎳礦裝船港,疫情期間一度封港,寶鋼德盛生產線一度面臨“斷供”,6月開港后,“餓”了一段時間的鋼鐵廠紛紛投入“搶貨”大戰。
“紅土鎳礦的進口有很強的規律性,一般為每年4月到10月。”寶鋼德盛廠外物流業務協理呂雙陽告訴記者,企業年進口紅土鎳礦約300萬噸,今年考慮到疫情增加了備貨,計劃要完成340萬噸的儲備。“截至目前,我們已經進口了160萬噸,這意味著未來2個多月,還要完成180萬噸的備貨。”
企業的“搶貨”大戰離不開后方港口的全力配合。“對貨主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船舶滯期一天,就是1.5萬美元的滯期費。”呂雙陽說。
呂雙陽口里的滯期費和碼頭裝卸能力及效率有關。一般散貨要求從船到錨地到卸空,要在48小時(2個漲落潮)內完成,超時就要繳納滯期費。這段時間船舶集中到港,壓港現象時有發生,且外籍船舶還要進行核酸檢測,導致在港有效作業方式大幅減少。
林威介紹,為了加快貨物周轉,緩解堆存壓力,減少貨主滯期費,企業試點卸船直取作業,聯合臨檢、海關等單位,盡可能縮短船員核酸檢測時間,同時拓展物流延伸服務,幫助企業將原料從港口輸運到工廠,為企業節省成本。“以前一艘船接卸要60多個小時,現在船型雖然大了,卸貨卻壓縮到2天內,滯期費交得少了,這是看得見的收益。”呂雙陽說。
為方便企業備貨,福港羅源灣將紅土鎳礦配套堆存能力從20多萬噸提升到50萬噸,盡可能延長免費堆存期,還為企業協調出堆場用于存放積壓的制成品。
目前,寶鋼德盛正在加緊建設新的精品不銹鋼綠色產業基地,運用5G、自動化生產線等先進技術和智能設備,人均年產鋼量將從600噸提升至1000噸以上。碼頭倉儲配套能力的提升,減輕了企業自有倉儲壓力,更放心投入基礎建設。
(轉自網絡)